单选题

清朝雍正年间,市面流通的铸币,其金属构成是铜六铅四,即六成铜,四成铅。不少...

发布于 2022-03-03 22:35:13

清朝雍正年间,市面流通的铸币,其金属构成是铜六铅四,即六成铜,四成铅。不少商人出于利益考量,纷纷融币取铜,使得市面的铸币严重匮乏,不少地方出现以物易物。但朝廷征于市民的赋税,须以铸币缴纳,不得代以实物或银子。市民只得以银子向官吏购兑铸币用以纳税,不少官吏因此大发了一笔。这种情况,雍正之前的明清两朝历代从未出现过。 从上述陈述,可推出以下哪项结论? Ⅰ.上述铸币中所含铜的价值要高于该铸币的面值。 Ⅱ.上述用银子勾兑铸币的交易中,不少并不按朝廷规定的比价成交。 Ⅲ.雍正以前明清两朝历代,铸币的铜含量,均在六成以下。


登录后免费查看答案
关注者
0
被浏览
10
1 个回答
知识点
面圈网VIP题库

面圈网VIP题库全新上线,海量真题题库资源。 90大类考试,超10万份考试真题开放下载啦

去下载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