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题目:从《黄帝内经》到《本草纲目》
2.内容:
我国古代医学发达,中医中药至今仍在世界医学领域占有重要地位。
《黄帝内经》编撰于战国,成书于西汉,分《灵枢》和《素问》两个部分。它是一本综合性的医书,在黄老道家理论上建立了中医学上的“脉象学说”“经络学说”“诊法”等学说,该书奠定了中医学理论的基础,是中国现存较早的一部医书,被称为医之始祖。
针灸疗法是我们祖先独创的治病方法,其特点是不吃药,只在人体一定部位用针刺或火灼。前者称
“针法”,后者称“灸法”,统称为“针灸疗法”。中医认为,人体有许多穴位,每个穴位都位于经络循行的线路上,不同的穴位有不同的作用。可见,针灸疗法的理论基础是经络学说。早在8世纪初,中国的针灸学即已传到朝鲜半岛、日本。宋元以后,我国与非洲和欧洲交往不断加强,针灸学逐渐被介绍到世界很多地方。
东汉张仲景撰写的《伤寒杂病论》系统论述了“望、闻、问、切”四诊疗法,成为中医临床医学的经典,张仲景也被后世称为“医圣”。
与张仲景同时期的华佗也是当时的名医,他精于方药针灸,还擅长外科手术,发明了最早的麻醉药剂“麻沸散”。此外,华佗还认识到生命在于运动的道理,发明了五禽戏,这是最早的体育保健体操。中国古代药物学的最高成就是明代李时珍的《本草纲目》。这部书共52卷,190万字,全面系统地总结了中国16世纪以前的药物学成就。《本草纲目》创立了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分类法,体现了生物进化的思想,推进了世界生物学的发展。
3.基本要求:
(1)围绕《黄帝内经》和《本草纲目》各设置一个课堂提问。
(2)讲清楚每个朝代的医药学代表人物及其著作。
(3)请在10分钟内完成试讲内容。
4.答辩题目:
(1)简述一下《黄帝内经》。
(2)我国古代的医药学名人及其代表作都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