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选题

阅读下面的教学案例,按照要求答题。
某教师正在执教某版高中语文教材必修1现代诗《雨巷》,在讨论其主题时,学生们有了不同意见。有一部分学生查阅了相关资料,说《雨巷》的主题是诗人的内心迷茫和对朦胧理想的追求,并找到1927年作者所处的政治环境和内心彷徨为证。有的学生则说主题其实就是作者对心中期待已久的姑娘的朦胧情感、想追而不敢追的痛苦,因为诗人青年时曾爱慕一位叫施绛年的姑娘,并写诗表达对她热烈的爱,而《雨巷》恰恰符合作者此时的心理。更有的同学说其实不过是诗人借助“雨巷”这一意象,进行郁闷心情的自我排遣罢了,诗人写诗时本就没有那么复杂的心理。几派学生各执己见,互不服输,这位教师看在课堂上很难达成一致意见,即使自己进行了意见的统一也很难说服意见不一致的学生,就说:“大家的意见各有各的道理,今天讨论就到此为止,但课下请大家搜集相关资料,在班级网络平台《雨巷——主题大讨论》自主研讨区各抒己见。之后,我们将根据大家的讨论进行深入研究。”
以下对上述案例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发布于 2021-04-29 16:08:39

登录后免费查看答案
关注者
0
被浏览
41
1 个回答
知识点
面圈网VIP题库

面圈网VIP题库全新上线,海量真题题库资源。 90大类考试,超10万份考试真题开放下载啦

去下载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