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八年级课文《应有格物致知精神》的两个教学环节,回答第16小题。

案例:

一、深入研读

小组讨论,回答下列问题:

1.什么是“格物致知精神”?(历史来源、传统内涵等)

“格物致知”出自《大学》,含义是“从探察物体而得到知识”。但传统的中国教育不重视真正的“格”,这是因为“传统教育的目的并不是寻求新知识,而是适应一个固定的社会制度”。传统的中国教育“偏向于理论而轻视实验,偏向于抽象的思维而不愿动手”,缺乏对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

2.为什么应该具有“格物致知精神”?

原因有以下三点:第一,这是由中国传统教育导致的中国学生的弱点决定的;第二,这是科学发展的历史和实验过程证明了的;第三,这是应对今天的世界环境所必不可少的。

3.判断一个人是否具备“格物致知”精神的关键是什么?

判断一个人是否具备“格物致知”的精神,关键看他对事物是否有客观的,有想象力、有计划的,积极、主动的探索,也就是我们平日所说的“努力探索”的精神、“勇于实践”的精神、“大胆创新”的精神。不具备这些就不具备真正的“格物致知”精神。

二、板书设计

534514qvk.png

问题:
(1)评析“深入研读”内容安排的作用。(10分)
(2)评析《应有格物致知精神》的板书设计。(10分)

发布于 2021-04-29 14:03:12

登录后免费查看答案
关注者
0
被浏览
43
1 个回答
知识点
面圈网VIP题库

面圈网VIP题库全新上线,海量真题题库资源。 90大类考试,超10万份考试真题开放下载啦

去下载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