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OS atomatic nonatomic区别和理解
-
在平时创建对象
@property
的时候,我们会有用到atomic
跟nonatomic
,但两者的区别在哪里atomic
- 是默认的
- 对同一对象的set和get的操作是顺序执行的
- 速度不快,因为要保证操作整体完成
- 线程安全,需要消耗大量系统资源来为属性加锁
使用atomic并不能保证绝对的线程安全,对于要绝对保证线程安全的操作,还需要使用更高级的方式来处理,比如NSSpinLock、@syncronized等
nonatomic
- 不是默认的
- 更快
- 如有两个线程访问同一个属性,会出现无法预料的结果
- 非线程安全,适合内存较小的移动设备
在不添加
atomic
或nonatomic
的情况下,默认的是atomic
atomic
修饰的属性,系统生成的 getter/setter 会保证 get、set 操作的完整性,不受其他线程影响。比如,线程 A 的 getter 方法运行到一半,线程 B 调用了 setter:那么线程 A 的 getter 还是能得到一个完好无损的对象。nonatomic
修饰的属性,不做保持getter完整性保证,但在运行速度上要比atomic快快速理解
假设有一个 atomic 的属性 "name",如果线程 A 调[self setName:@"A"]
,线程 B 调[self setName:@"B"]
,线程 C 调[self name]
,那么所有这些不同线程上的操作都将依次顺序执行——也就是说,如果一个线程正在执行 getter/setter,其他线程就得等待。因此,属性 name 是读/写安全的。但是,如果有另一个线程 D 同时在调
[name release]
,那可能就会crash,因为 release 不受 getter/setter 操作的限制。也就是说,这个属性只能说是读/写安全的,但并不是线程安全的,因为别的线程还能进行读写之外的其他操作。线程安全需要开发者自己来保证。如果 name 属性是 nonatomic 的,那么上面例子里的所有线程 A、B、C、D 都可以同时执行,可能导致无法预料的结果。如果是 atomic 的,那么 A、B、C 会串行,而 D 还是并行的。
简单来说,就是 atomic 会加一个锁来基本保障线程安全(但不能保证线程安全),并且引用计数会 +1,来向调用者保证这个对象会一直存在。假如不这样做,如有另一个线程调 setter,可能会出现线程竞态,导致引用计数降到0,原来那个对象就释放掉了。
-
第一种
atomic和nonatomic区别用来决定编译器生成的getter和setter是否为原子操作。atomic提供多线程安全,是描述该变量是否支持多线程的同步访问,如果选择了atomic 那么就是说,系统会自动的创建lock锁,锁定变量。nonatomic禁止多线程,变量保护,提高性能。
atomic:默认是有该属性的,这个属性是为了保证程序在多线程情况下,编译器会自动生成一些互斥加锁代码,避免该变量的读写不同步问题。
nonatomic:如果该对象无需考虑多线程的情况,请加入这个属性,这样会让编译器少生成一些互斥加锁代码,可以提高效率。
atomic的意思就是setter/getter这个函数,是一个原语操作。如果有多个线程同时调用setter的话,不会出现某一个线程执行完setter全部语句之前,另一个线程开始执行setter情况,相当于函数头尾加了锁一样,可以保证数据的完整性。nonatomic不保证setter/getter的原语行,所以你可能会取到不完整的东西。因此,在多线程的环境下原子操作是非常必要的,否则有可能会引起错误的结果。
比如setter函数里面改变两个成员变量,如果你用nonatomic的话,getter可能会取到只更改了其中一个变量时候的状态,这样取到的东西会有问题,就是不完整的。当然如果不需要多线程支持的话,用nonatomic就够了,因为不涉及到线程锁的操作,所以它执行率相对快些。
下面是载录的网上一段加了atomic的例子:
{lock} if (property != newValue) { [property release]; property = [newValue retain]; } {unlock}
可以看出来,用atomic会在多线程的设值取值时加锁,中间的执行层是处于被保护的一种状态,atomic是oc使用的一种线程保护技术,基本上来讲,就是防止在写入未完成的时候被另外一个线程读取,造成数据错误。而这种机制是耗费系统资源的,所以在iPhone这种小型设备上,如果没有使用多线程间的通讯编程,那么nonatomic是一个非常好的选择。
第二种
atomic和nonatomic用来决定编译器生成的getter和setter是否为原子操作。
atomic
设置成员变量的@property属性时,默认为atomic,提供多线程安全。
在多线程环境下,原子操作是必要的,否则有可能引起错误的结果。加了atomic,setter函数会变成下面这样:
{lock} if (property != newValue) { [property release]; property = [newValue retain]; } {unlock}
nonatomic
3禁止多线程,变量保护,提高性能。
3atomic是Objc使用的一种线程保护技术,基本上来讲,是防止在写未完成的时候被另外一个线程读取,造成数据错误。而这种机制是耗费系统资源的,所以在iPhone这种小型设备上,如果没有使用多线程间的通讯编程,那么nonatomic是一个非常好的选择。
3指出访问器不是原子操作,而默认地,访问器是原子操作。这也就是说,在多线程环境下,解析的访问器提供一个对属性的安全访问,从获取器得到的返回值或者通过设置器设置的值可以一次完成,即便是别的线程也正在对其进行访问。如果你不指定 nonatomic ,在自己管理内存的环境中,解析的访问器保留并自动释放返回的值,如果指定了 nonatomic ,那么访问器只是简单地返回这个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