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 谭中意 - 《百度对开源的思考和策略以及进展》
2020-02-27 891浏览
- 1.百度开源的进展和思考 百度开源推进组负责人 谭中意
- 2.个人介绍 • 谭中意 • 百度资深研发工程师 • 开源技术深度爱好者 • 曾是Mozilla.org/Gnome.org comitter • 现任百度开源推进组负责人
- 3.agenda • 回顾百度开源的历史 • 百度对开源的认识/战略和推进 • 百度开源的进展 • 对不同阶段公司制定开源战略的建议
- 4.百度开源的历史 • 使用开源:从创立之初就开始用起, 2009年大规模定制Hadoop • 对外开源分为两个阶段 • 第一个阶段:个人和团队开源 • 2013年 ECharts 率先开源 • 2014年 BFS/Tera等开源 • 第二个阶段:公司级对外开源 • 2016年 PaddlePaddle开源 • 2017年 Apollo开源
- 5.百度为什么开源? 为了公司战略的落地
- 6.百度对开源的理解 • 开源从最基本来说,是开放源码基础上的一种合作开发模式 • 为了保证这种模式能持久下去,衍生了各种License和各种商业模式 • 才有各种横向的开源组织,包括基金会等
- 7.百度对开源的认识 • 现阶段企业开发者越来越成为主流 • Coopetition • 新兴领域内开源成为建技术生态的默认选择
- 8.开源能给百度带来 • 引入开源,能加快技术迭代和演进,在巨人肩上做创新 • 对外开源,能加强百度技术品牌,构建AI技术生态 • 对内开源,能加强内部技术协作,减少重复浪费,提升人员能力
- 9.百度开源战略 • 百度整体战略:夯实移动基础,决胜AI时代 • 百度开源战略: • 本着拥抱,回馈,影响开源的态度 • 对外开源,重点是AI和Web,建设技术生态 • 对内开源,重点是基础平台,加强技术协作,减少重复浪费
- 10.百度开源推进的组织 • 建设组织和机制 • 成立TC开源技术委员会,制定激励制度 • 成立开源推进组,增加法务/安全/工具等同学 • 推进工程师文化 • 建设内部开源社区 • 传播开源文化和技术,组织各种宣讲 • 组织内部比赛,提倡身体力行
- 11.2017年:突破之年 • 引入开源上更加规范
- 12.2017年:突破之年 • 对外开源上遵守开源惯例 选择Apache V2 License
- 13.2017年:突破之年 • 对外开源,跟基金会的合作进展很快 • 成为Linux Foundation的金牌会员 • 成为Hyperledger项目的白金会员 • 成为CNCF基金会的金牌会员 • 成为LF Deep Learning 基金会的创始白金会员
- 14.2017年:突破之年 • 对外开源,众多百度开源项目纷纷获得好评 • Apollo • PaddlePaddle • Mip • ECharts
- 15.ECharts-百度开源先锋
- 16.Echarts-数据可视化领域顶尖的开源产品 • Github 关注数 27,027 • 可视化领域排名第二
- 17.ECharts 4.0 全新 8 项新特征 千万级数据可视化渲染能力 SVG + Canvas 双引擎 全新旭日图 数据与样式分离 更扁平的配置项 无障碍访问支持 微信小程序支持 PowerPoint 插件 ECharts 4.0
- 18.PaddlePaddle • 百度开源的深度学习框架 • 比肩Caffe2,Pytorch,Mxnet,瞄准TensorFlow • 目前流行度增长趋势仅次于TensorFlow • 易用,灵活,高效,可扩展
- 19.2017年:突破之年 • 对内开源进展很快 • 相当多的项目对内开源 • 跨部门的贡献者很活跃 • 第一次内源比赛,火爆非常
- 20.2018年 继续深化,继续推进
- 21.对不同阶段公司制定开源战略的建议 • 要根据公司处于不同阶段 • 视人力情况,产品和技术战略来采取不同的战略 • 不要盲目照搬
- 22.对于初创公司 • 选择成熟的开源技术栈来快速搭建系统 • 建议避免两个坑 • 因个别程序员个人偏好选择特小众和不成熟的新技术 • 在开源技术上过早投入,除非是开源技术创业公司,例如 pingcap
- 23.对于中型公司 • 如何在核心技术栈上进行开源的投入,保证该技术栈的长期稳定 • 如何利用开源激发内部创造力,增强工程师文化
- 24.对于大型公司 需要从三个维度综合的考虑 • 控制引入开源的风险,尤其是出海的公司 • 通过内部开源加强内部协作,激发活力 • 通过外部开源增强业务,加强技术品牌
- 25.对于个人 • 如何利用开源来快速学习? • 如何利用开源来建立个人口碑和品牌? • 如何利用开源来找到志同道合的朋友?
- 26.总之:开源是一个方法论 • 可以用在很多地方 • 结合自身的商业目标和团队实际情况,灵活选择
- 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