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朝阳试点垃圾分类“两网合一”

2020-02-27 134浏览

  • 1.北京:朝阳试点垃圾分类“两网合一” 朝阳区劲松街道率先启动垃圾分类“两网合一”试点,将再生资 源回收和垃圾清运两套系统整合并轨,避免垃圾混放混运。在首个试 点的农光里中社区,居民可把自家的报纸、塑料瓶和果皮菜叶分类交 给社区的“绿馨小屋”和垃圾分类收集车,其他没用的垃圾再投进社 区垃圾桶。 天色刚亮起来,就陆续有大爷大妈来到农光里中社区的绿馨小屋, 定睛一看,他们手里都提着一两包垃圾。“下楼遛弯儿买早点,顺手 把家里的垃圾卖掉。”张女士打开手里的塑料袋,里头是家家户户常 见的厨余垃圾。称重、刷卡、积分,不出两分钟,这包垃圾就卖给了 绿馨小屋,而张女士手中的积分卡中又多了 1 分。小屋的工作人员介 绍说,一公斤厨余垃圾可积 1 分,一公斤废报纸可积 5 分,200 分大 约相当于 15 元钱,能兑换卷纸、洗手液。 除了厨余垃圾,易拉罐、旧报纸、玻璃瓶等可回收垃圾也能卖给 小屋。劲松街道的相关负责人介绍,农光里中社区共有 16 栋楼,散 落着 7 座绿馨小屋,4 辆移动垃圾收集车也会在居民楼之间定时巡逻, 居民招手即停。单单是厨余垃圾,每天就能收集近两吨。 为了鼓励居民垃圾分类,社区还把原本搁在居民楼下的垃圾桶全 部搬走,改在社区主路边增设 8 组共 24 个大桶,专门收集不可回收
  • 2.垃圾。这样一来,如果垃圾分类做得不好,产生的不可回收垃圾较多, 居民就要提着很沉的一袋垃圾走上好一段路。 对北京的大部分社区而言,垃圾分类并不是新鲜事儿。楼门口、 墙根下,总摆着绿蓝灰三色的分类垃圾桶,按照最初的设计,三色垃 圾桶分别收集可回收垃圾、厨余垃圾和其他垃圾,由不同的车队运输, 从而起到分类的目的。但几年下来,这种方式的效果却不尽如人意, 由于居民的分类意识不足,再加上拾荒者不断翻拣,如今,打开分类 垃圾桶,多数垃圾还是混堆混放,只能统一清运。 绿馨小屋和垃圾分类收集车解决了居民自觉进行垃圾分类的难 题。劲松街道相关负责人介绍,居民处理生活垃圾通常有两条途径, 首先把“能卖钱”的可回收垃圾分拣出来,卖给商贩,卖不了钱的垃 圾则直接扔进垃圾桶。前者属于再生资源回收系统,具有商业属性; 后者是生活垃圾回收系统,为公益属性。“在农光里中社区,再生资 源回收和生活垃圾回收这两大系统‘两网合一’,从源头上做到了垃 圾分类。” 摘自 《北京日报》 2017.0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