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与行政学

2020-03-01 285浏览

  • 1.学 大 江 浙 2019 级政治学与行政学专业培养方案 Zh 培养目标 ej 浙 遵循浙江大学知识、能力、素质、人格并重(KAQ2.0)的育人理念,政治学与行政学专业面向国家治 ia 健全、人文关怀与全球视野,能够在教育机构从事教学科研工作,能够在国际组织、政府机关、企事业单 学 ng 位、社会团体等部门从事研究和咨询或公共事务服务与管理的高素质专业人才和领导者。 大 江 理和全球发展的需要,培养扎实地掌握政治科学、国际政治和全球事务的专业知识,具有独立思考、人格 Un 毕业要求 要求学生掌握政治学和行政学的基本理论、方法和专业知识,接受政治学研究、公共政策分析、社会 Zh iv 调查与统计等方面的基本训练,具备一定的理论研究能力和较强的实际工作能力。注重全球视野和本土意 识的联结、科学与人文的融合,注重与管理学、社会学和法学等学科专业的渗透与融合;注重综合能力与 er 综合素质的培养;充分体现系统与创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思想,强化素质教育、创新能力、实践能力、 ej si 个性发挥等综合能力的高质量培养。 ia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ng ty 1.掌握政治学、行政学、国际政治等基本理论和知识; 2.掌握系统分析、统计分析、调查分析等科学方法或技术; 3.了解有关政治体制、决策过程,了解国家法律和党的方针、政策,熟悉国家外交政策; Un 4.了解政治学与行政学、国际政治等学科的发展动态; 5.熟练掌握一门外语,能够熟练地阅读本专业相关文献,并具备良好的听、说、读、写能力; iv 6.具有在党政机关、社会团体、新闻出版机构、教育、外事部门及其他企事业单位从事科研、教学、 er 浙 行政管理以及其他相关业务工作的基本能力; si 专业主干课程 西方政治思想史 国际关系学 典著作选读 国际政治理论 公共管理学(甲) 政治学导论 政治学原理 4年 学科专业类别 政治学类 当代中国政府与政治 国际政治经济学 中国古代政治思想与制度史 最低毕业学分 ng ia ej Zh 推荐学制 ty 美国政府与政治 学 大 江 7.具有创新意识和开拓能力、团队精神与合作意识,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高尚的人格和社会责任感。 支撑学科 政治学 当代西方政治思潮 授予学位 150+5.5+6+8 政治学经 比较 法学学士 公共管理 课程设置与学分分布 1.通识课程 (1)思政类 14+2 学分 课程名称 形势与政策Ⅰ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学分 +1.0 3.0 3.0 周学时 0.0-2.0 2.0-2.0 3.0-0.0 ty si er iv Un 课程号 371E0010 551E0010 551E0020 49.0+5.5 学分 建议学年学期 一(秋冬)+一(春夏) 一(秋冬) 一(秋冬)
  • 2.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3.0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5.0 概论 形势与政策Ⅱ +1.0 学 大 371E0020 江 浙 551E0030 551E0040 (2)军体类 3.0-0.0 4.0-2.0 二(秋冬)/二(春夏) 三(秋冬)/三(春夏) 0.0-2.0 二、三、四 8+2.5 学分 体育Ⅰ、Ⅱ、Ⅲ、Ⅳ、Ⅴ、Ⅵ为必修课程,要求在前 3 年内修读;四年级修读体育Ⅶ--体 周学时 +2 0.0-2.0 0.0-2.0 2.0-0.0 0.0-2.0 0.0-2.0 0.0-2.0 0.0-2.0 0.0-1.0 ng ia 建议学年学期 一(秋) 一(秋冬) 一(春夏) 二(秋冬)/二(春夏) 二(秋冬) 二(春夏) 三(秋冬) 三(春夏) 四(秋冬)/四(春夏) iv Un 学分 +2.0 1.0 1.0 2.0 1.0 1.0 1.0 1.0 +0.5 6+1 学分 Zh (3)外语类 课程名称 军训 体育Ⅰ 体育Ⅱ 军事理论 体育Ⅲ 体育Ⅳ 体育Ⅴ 体育Ⅵ 体育Ⅶ--体测与锻炼 ej 学 大 江 浙 课程号 03110021 481E0030 481E0040 031E0011 481E0050 481E0060 481E0070 481E0080 481E0090 Zh 测与锻炼。详细修读办法参见《浙江大学 2019 级本科生体育课程修读办法》 。 er 外语类课程最低修读要求为 6+1 学分,其中 6 学分为外语类课程选修学分,+1 为“英语水 ej 平测试”或小语种水平测试必修学分。学校建议一年级学生的课程修读计划是“大学英语Ⅲ” ia si 和“大学英语Ⅳ”,并根据新生入学分级考试或高考英语成绩预置相应级别的“大学英语”课 程,学生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修读其他外语类课程(课程号带“F”的课程);二年级起学 语类”课程修读管理办法》 (2018 年 4 月修订) (浙大本发〔2018〕14 号) 。 1)必修课程 +1.0 学分 课程名称 英语水平测试 6 学分 周学时 0.0-2.0 er 浙 2)选修课程 学分 +1.0 建议学年学期 iv Un 课程号 051F0600 (4)计算机类 学分 3.0 3.0 5 学分 周学时 2.0-2.0 2.0-2.0 ty 课程名称 大学英语Ⅲ 大学英语Ⅳ si 学 大 江 修读以下课程或其他外语类课程(课程号带“F”的课程) 课程号 051F0020 051F0030 建议学年学期 一(秋冬) 一(秋冬)/一(春夏) 本专业根据培养目标,要求学生修读如下计算机类通识课程: 1)必修课程 2 学分 ng ia ej Zh 课程号 211G0300 课程名称 计算机科学基础(B) 2)选修课程 课程号 211G0200 211G0220 211G0280 周学时 2.0-0.0 建议学年学期 一(秋冬) 学分 3.0 3.0 3.0 周学时 2.0-2.0 2.0-2.0 2.0-2.0 建议学年学期 一(春夏) 一(春夏) 一(春夏) 3 学分 课程名称 Python 程序设计 Java 程序设计 C 程序设计基础 ty si er iv Un (5)自然科学通识类 学分 2.0 4 学分 本专业根据培养目标,要求学生修读如下自然科学类通识课程: 课程号 课程名称 学分 周学时 建议学年学期 ty ng 生可申请学校“英语水平测试”或小语种水平测试。详细修读办法参见《浙江大学本科生“外
  • 3.高等数学 应用统计学 江 浙 821T0100 821T0110 4.0 4.0 4.0-0.0 3.0-2.0 一(秋冬) 一(秋冬) 学 大 (6)创新创业类 1.5 学分 在创新创业类课程中任选一门修读。创新创业类课程现有《创业基础》、《创业启程》、《大 学生 KAB 创业基础》、 《职业生涯规划 A》 、《职业生涯规划 B》 。 10.5 学分 Zh (7)通识选修课程 ej 浙 通识选 修课程下 设 “中 华传统 ”“世界文 明 ”“当代社会 ”“文 艺审美 ”“科技 创 新”“生命探索”及 “博雅技艺”等 6+1 类。每一类均包含通识核心课程和普通通识选修课程。 ia 1)至少修读 1 门通识核心课程; ng 2)至少修读 1 门“博雅技艺”类课程; 3)人文社科学生在“科技创新”“生命探索”两类中至少修读 2 门; 学 大 江 通识选修课程修读要求为: Un 4)在通识选修课程中自行选择修读其余学分; 5)若上述 1)项所修课程同时也属于上述第 2)或 3)项,则该课程也可同时满足第 2)或 1)A 组课程 周学时 3.0-0.0 2.0-2.0 3.0-0.0 3.0-0.0 3.0-0.0 3.0-0.0 3.0-0.0 2.0-0.0 3.0-0.0 2.0-0.0 3.0-0.0 3.0-0.0 3.0-0.0 2.0-0.0 1.5-1.0 ty si er iv Un (2)专业选修课程 学分 3.0 4.0 3.0 3.0 3.0 3.0 3.0 2.0 3.0 2.0 3.0 3.0 3.0 2.0 2.0 ty ng ia ej Zh 课程名称 国际关系学* 公共管理学(甲) 西方政治思想史* 社会调查与研究方法 国际政治理论* 中国古代政治思想与制度史* 社会统计 比较政治学导论* 国际政治经济学* 政治学方法论 当代中国政府与政治* 政治学经典著作选读* 当代西方政治思潮* 美国政府与政治* 专业(方向)综合专题 si 学 大 江 以下课程必修 课程号 24121390 24122010 24121380 24121580 24121690 24122020 24122370 24122420 24121410 24121270 24121400 24121500 24122030 24120580 24121130 在下列课程中选修 10 学分。 16 学分 10 学分 建议学年学期 二(秋冬) 二(秋冬) 二(春夏) 二(春夏) 二(春夏) 二(春夏) 二(春夏) 三(秋) 三(秋冬) 三(冬) 三(春夏) 三(春夏) 三(春夏) 三(夏) 四(秋) ty 42 学分 er (1)专业必修课程 建议学年学期 一(春夏) 一(春夏) 一(春夏) 一(春夏) 二(秋) 二(秋冬) 二(秋冬) iv Un 74 学分 周学时 3.0-0.0 3.0-0.0 2.0-2.0 3.0-0.0 2.0-0.0 3.0-0.0 3.0-0.0 si ng 浙 3.专业课程 学分 3.0 3.0 3.0 3.0 2.0 3.0 3.0 er 20 学分 课程名称 政治经济学 宪法学 公共政策学 政治学原理* 社会学 宏观经济学(甲) 法理学 ia 课程号 01121230 021A0040 241A0011 241A0030 041A0040 011A0011 021A0010 iv 2.专业基础课程 ej Zh 3)项要求。
  • 4.江 浙 学分 2.0 2.0 2.0 3.0 2.0 2.0 3.0 2.0 2.0 2.0 2.0 学 大 建议学年学期 一(春夏) 二(秋) 二(秋) 二(秋冬) 二(冬) 二(春) 三(秋) 三(秋) 三(冬) 三(冬) 三(春) 三(春夏) 三(夏) 三(夏) ty si er iv Un ng ia ej Zh Un iv 周学时 +2 +4 +4 +6 学分 8.0 ty 8 学分 si er 学 大 江 浙 学分 1.0 2.0 2.0 3.0 课程名称 毕业论文 周学时 +10 建议学年学期 二(短) 三(短) 三(春夏) 四(春) 建议学年学期 四(春夏) 7 学分 ng ia ej Zh 4.个性修读课程 周学时 3.0-0.0 2.0-0.0 2.0-0.0 2.0-2.0 2.0-0.0 2.0-0.0 2.0-0.0 2.0-0.0 2.0-0.0 2.0-0.0 2.0-0.0 2.0-0.0 2.0-0.0 2.0-0.0 8 学分 课程名称 社会调查 社会实践 学年论文 专业实习 (4)毕业论文(设计) 课程号 24189010 学分 3.0 2.0 2.0 3.0 2.0 2.0 2.0 2.0 2.0 2.0 2.0 2.0 2.0 2.0 ng 学 课程名称 人类学概论 质性研究方法与实务 实用统计软件与定量分析 行政法 公共组织 组织行为学 行政伦理学 中国社会思想史 非政府组织管理 社会心理学 发展社会学 社会政策 社会分层与流动 政治人类学 (3)实践教学环节 课程号 24188110 24188271 24188011 24188220 建议学年学期 三(秋) 三(秋) 三(秋) 三(秋冬) 三(冬) 三(春) 三(春夏) 三(夏) 四(秋) 四(秋冬) 四(夏) ia 6 学分 在下列课程中选修 6 学分。 课程号 24122610 24190240 24195560 02120810 241A0020 24121310 24121050 24195451 24120280 24121570 24195331 24122230 24122430 24190150 周学时 2.0-0.0 2.0-0.0 2.0-0.0 3.0-0.0 2.0-0.0 2.0-0.0 3.0-0.0 2.0-0.0 2.0-0.0 2.0-0.0 2.0-0.0 ej Zh 课程名称 国际组织 比较政治制度 国家理论 国际法 政治社会学 公务员制度 国际关系史 台湾问题研究 中国外交 欧盟政治与外交 公共预算管理 2)B 组课程 大 江 浙 课程号 24121710 24121730 24122620 24120391 24195251 24120350 24121720 24190110 24121820 24121750 24122050 个性修读课程学分是学校为学生设置的自主发展学分。学生可利用个性修读课程学分,自 主选择修读感兴趣的本科课程(通识选修课程认定不得多于 2 学分)或经认定的境内、外交流 的课程。 5.跨专业模块 +3 学分 跨专业模块是学校为鼓励学生跨学科跨专业交叉修读、多样学习而设置的学分。学生修读 微辅修、辅修、双专业、双学位的课程或外专业的其他专业课程或经认定的跨学院(系)完成 ty si er iv Un 过程性的教学环节等,可认定为该模块学分,同时可计入相应的个性修读课程学分或第二课堂。 若学生修读的跨专业课程符合微辅修/辅修条件,可在认定为跨专业模块学分的同时获得微辅修 /辅修证书。
  • 5.江 浙 +3 学分 学 大 6.国际化模块 学生完成以下经学校认定的国际化环节可作为国际化模块学分,并可同时替换其他相近课 程学分或作为其他修读要求中的课程。 (1)参加与境外高校的 2+2、3+1 等联合培养项目; (2)境外交流学习并获得学分的课程,如参加本学院组织的台湾大学社会科学院交换生项目; Zh (3)在境外参加 2 个月以上的实习实践、毕业设计(论文) 、科学研究等交流项目,如参加本 学院组织的台湾政治大学暑期交流、美国密歇根州立大学(MSU)暑期交流项目; +4 学分 8.第三课堂 +2 学分 9.第四课堂 +2 学分 Un 学 ng ia ej 7.第二课堂 大 江 浙 (4)经学校认定的其他高水平的国际化课程。 微辅修、辅修、双专业、双学位培养方案: ng ty ia si ej er Zh iv 辅修:31 学分,修读标注"*"号的课程 iv Un 学 ty 大 si 江 er 浙 ng ia ej Zh ty si er iv Un
  • 6.学 ng ia ej Zh ty si er ng ia ej Zh iv Un 学 大 江 浙 课程修读导图 ty si er iv Un 学 大 江 浙 ng ia ej Z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