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学

2020-03-01 194浏览

  • 1.学 大 江 浙 2019 级物理学专业培养方案 Zh 培养目标 ej 浙 物理学专业致力于培养具有“人文情怀、科学精神、专业素养、国际视野”的物理学科及相关学科的 ia 息、纳米科技、新型能源等高科技交叉领域或金融、电信等部门从事原创性开发、应用技术开发和相关管 ng 理工作。培养目标具体包括以下 7 个方面: 培养目标 1:具备健康的身心和良好的人文科学素养,拥有 大 江 高素质创新人才和领导者。毕业生除作为国内外高校和研究所的研究生生源外,还可在材料物理、量子信 团队精神、有效的沟通、表达能力; 培养目标 2:具有良好的科学精神、科学素养、科学作风和创新意 学 Un 识,有意愿并有能力服务社会; 培养目标 3:能够适应现代物理学发展,熟练掌握数理基本知识和实验 技能,掌握物理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培养目标 4:具有全球化意识和国际视野,能够 Zh iv 积极主动适应不断变化的国内外形势和环境, 培养目标 5:具备一定的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时间能力、 研究能力或新技术开发能力; 培养目标 6:具备社会责任感,理解并坚守职业道德规范,在物理学研究 er 和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实践中能综合考虑国家需求、环境与可持续性发展等因素的影响; 培养目标 7:拥 ej ng (一)知识要求 ty ia 毕业要求 毕业要求 1 si 有自主的、终生的学习习惯和能力。 专业知识:具有科学的世界观,较系统和完整地掌握物理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 毕业要求 2 Un 能,以及所需的数学基础知识。对物理学相关专业方向前沿、发展动态、应用前景有所了解。 工具知识:掌握数学、外语、计算机及信息技术应用等方面的知识。 iv 毕业要求 3 其他自然科学和相关工程技术学科的基础知识。 er 浙 毕业要求 4 人文社科知识:具有一定的哲学、政治学、法学、心理学、经济学及管理科学等方面的知识。 人文素质:具有良好的文化素养、艺术素养、现代意识、全球意识、团队精神。 毕业要求 6 专业素质:具有科学思维方法、科学精神、创新意识,具有一定的技术创新和应用意识及工 程技术素养。 毕业要求 7 身心素质:具有良好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 ty si 毕业要求 5 学 大 江 (二)素质要求 (三)能力要求 毕业要求 8 获取知识的能力:具有自学能力、获取和加工处理信息的能力。 ng ia ej Zh 毕业要求 9 应用知识的能力:具有综合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实验和工程实践能力、计算机及信息 技术应用能力。 毕业要求 10 创新能力:具有一定的创造性思维能力、科学研究能力、技术创新和开发能力。 毕业要求 11 组织管理能力:具有技术管理能力、较好的书面和口语表达能力、与人沟通协调能力和活动 策划能力。 (四)人格要求 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 毕业要求 13 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 专业主干课程 ty si er iv Un 毕业要求 12
  • 2.固体物理Ⅰ 计算物理 数理方法(甲)Ⅱ 推荐学制 物理学实验Ⅱ 量子力学Ⅰ 热力学与统计物理 物理学Ⅰ 物理学Ⅲ 物理学Ⅱ 授予学位 150+5.5+6+8 数理方 理学学士 物理学类 73.0+5.5 学分 14+2 学分 0.0-2.0 二、三、四 er iv Zh 学 建议学年学期 一(秋冬)+一(春夏) 一(秋冬) 一(春夏) 二(秋冬)/二(春夏) 三(秋冬)/三(春夏) Un (2)军体类 周学时 0.0-2.0 2.0-2.0 3.0-0.0 3.0-0.0 4.0-2.0 ng 371E0020 课程名称 学分 形势与政策Ⅰ +1.0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3.0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3.0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3.0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5.0 概论 形势与政策Ⅱ +1.0 大 江 (1)思政类 ia 浙 1.通识课程 ej Zh 课程设置与学分分布 课程号 371E0010 551E0010 551E0020 551E0030 551E0040 理论力学 物理学实验Ⅲ 最低毕业学分 4年 学科专业类别 原子物理 学 大 法(甲)Ⅰ 江 浙 电动力学 8+2.5 学分 ej 周学时 +2 0.0-2.0 0.0-2.0 2.0-0.0 0.0-2.0 0.0-2.0 0.0-2.0 0.0-2.0 0.0-1.0 建议学年学期 一(秋) 一(秋冬) 一(春夏) 二(秋冬)/二(春夏) 二(秋冬) 二(春夏) 三(秋冬) 三(春夏) 四(秋冬)/四(春夏) si er iv Un (3)外语类 学分 +2.0 1.0 1.0 2.0 1.0 1.0 1.0 1.0 +0.5 6+1 学分 ty 外语类课程最低修读要求为 6+1 学分,其中 6 学分为外语类课程选修学分,+1 为“英语水 平测试”或小语种水平测试必修学分。学校建议一年级学生的课程修读计划是“大学英语Ⅲ” 和“大学英语Ⅳ”,并根据新生入学分级考试或高考英语成绩预置相应级别的“大学英语”课 程,学生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修读其他外语类课程(课程号带“F”的课程);二年级起学 ng ia ej Zh 生可申请学校“英语水平测试”或小语种水平测试。详细修读办法参见《浙江大学本科生“外 语类”课程修读管理办法》 (2018 年 4 月修订) (浙大本发〔2018〕14 号) 。 1)必修课程 课程号 051F0600 +1.0 学分 课程名称 英语水平测试 2)选修课程 学分 +1.0 周学时 0.0-2.0 建议学年学期 6 学分 修读以下课程或其他外语类课程(课程号带“F”的课程) 课程名称 大学英语Ⅲ 大学英语Ⅳ 学分 3.0 3.0 周学时 2.0-2.0 2.0-2.0 ty si er iv Un 课程号 051F0020 051F0030 建议学年学期 一(秋冬) 一(秋冬)/一(春夏) ty ng 课程名称 军训 体育Ⅰ 体育Ⅱ 军事理论 体育Ⅲ 体育Ⅳ 体育Ⅴ 体育Ⅵ 体育Ⅶ--体测与锻炼 学 大 江 浙 课程号 03110021 481E0030 481E0040 031E0011 481E0050 481E0060 481E0070 481E0080 481E0090 ia 测与锻炼。详细修读办法参见《浙江大学 2019 级本科生体育课程修读办法》 。 si 体育Ⅰ、Ⅱ、Ⅲ、Ⅳ、Ⅴ、Ⅵ为必修课程,要求在前 3 年内修读;四年级修读体育Ⅶ--体
  • 3.江 浙 (4)计算机类 5 学分 学 大 学校对计算机类通识课程实施分层教学。本专业根据培养目标,要求学生修读如下计算机 类通识课程: 1)必修课程 课程号 211G0290 2 学分 课程名称 计算机科学基础(A) 3 学分 课程名称 Python 程序设计 Java 程序设计 C 程序设计基础 学分 3.0 3.0 3.0 周学时 2.0-0.0 建议学年学期 一(秋冬) 周学时 2.0-2.0 2.0-2.0 2.0-2.0 建议学年学期 一(春夏) 一(春夏) 一(春夏) ng (5)自然科学通识类 ia ej 大 江 浙 Zh 2)选修课程 课程号 211G0200 211G0220 211G0280 学分 2.0 28 学分 科学类通识课程: 建议学年学期 一(秋冬) 一(秋冬) 一(春夏) 一(春夏) 一(春夏) 一(春夏) 二(秋冬) (6)创新创业类 1.5 学分 ty si ng ia ej 周学时 3.0-0.0 4.0-2.0 0.0-3.0 6.0-0.0 4.0-2.0 3.0-1.0 4.0-0.0 er 学分 3.0 5.0 1.5 6.0 5.0 3.5 4.0 iv 课程名称 物理学Ⅰ 微积分(甲)Ⅰ 物理学实验Ⅰ 物理学Ⅱ 微积分(甲)Ⅱ 线性代数(甲) 物理学Ⅲ Zh 课程号 761T0080 821T0150 761T0110 761T0120 821T0160 821T0190 761T0100 Un 学 学校对自然科学类通识课程实施分层教学。本专业根据培养目标,要求学生修读如下自然 在创新创业类课程中任选一门修读。创新创业类课程现有《创业基础》、《创业启程》、《大 Un 学生 KAB 创业基础》、 《职业生涯规划 A》 、《职业生涯规划 B》 。 学分 2.0 2.0 2.0 2.0 周学时 2.0-0.0 2.0-0.0 2.0-0.0 2.0-0.0 10.5 学分 建议学年学期 三(夏) 三(夏) 三(夏) 三(夏) ty si er iv 课程名称 光学专题 凝聚态物理专题 理论物理专题 应用物理专题 (7)通识选修课程 学 大 江 浙 课程号 06111181 06123070 06193151 76190030 通识选 修课程下 设 “中 华传统 ”“世界文 明 ”“当代社会 ”“文 艺审美 ”“科技 创 新”“生命探索”及 “博雅技艺”等 6+1 类。每一类均包含通识核心课程和普通通识选修课程。 通识选修课程修读要求为: 1)至少修读 1 门通识核心课程; ng ia ej Zh 2)至少修读 1 门“博雅技艺”类课程; 3)理工农医学生在“中华传统”“世界文明”“当代社会”“文艺审美”四类中至少修读 2 门; 4)在通识选修课程中自行选择修读其余学分; 5)若上述 1)项所修课程同时也属于上述第 2)或 3)项,则该课程也可同时满足第 2)或 3)项要求。 (1)专业必修课程 以下课程必修 67 学分 ty si er iv Un 2.专业课程 38 学分
  • 4.江 浙 周学时 1.0-0.0 3.0-0.0 4.0-0.0 0.0-3.0 4.0-0.0 4.0-0.0 0.0-3.0 0.0-3.0 3.0-2.0 3.0-2.0 2.0-0.0 0.0-3.0 4.0-0.0 4 学分 周学时 2.0-0.0 2.0-0.0 Zh er 4 学分 建议学年学期 二(春) 四(冬) iv 学分 2.0 2.0 Un 课程名称 数理方法(甲)Ⅱ 量子力学Ⅱ 2)应用物理学方向 建议学年学期 一(夏) 二(秋冬) 二(秋冬) 二(秋冬) 二(春夏) 二(春夏) 二(春夏) 三(秋冬) 三(秋冬) 三(秋冬) 三(春) 三(春夏) 三(春夏) ng 1)物理学方向 ia ej Zh 4 学分 学 (2)专业方向课程 课程号 061B0280 06193191 学分 1.0 3.0 4.0 1.5 4.0 4.0 1.5 1.5 5.0 5.0 2.0 1.5 4.0 学 大 课程名称 常微分方程 原子物理* 数理方法(甲)Ⅰ* 物理学实验Ⅱ 电动力学* 理论力学* 物理学实验Ⅲ* 近代物理实验Ⅰ* 量子力学Ⅰ* 热力学与统计物理* 计算物理* 近代物理实验Ⅱ* 固体物理Ⅰ* 大 江 浙 课程号 061B0010 06120850 061B0270 061B0340 06120310 06120960 061B0350 06120480 06120991 06122321 06120781 06120490 06120500 周学时 2.0-0.0 2.0-0.0 2.0-0.0 2.0-0.0 周学时 3.0-0.0 0.0-4.0 5.5-0.0 2.0-0.0 1.5-2.0 2.0-0.0 2.0-0.0 2.0-0.0 3.0-0.0 2.0-0.0 2.0-0.0 2.0-0.0 2.0-0.0 2.0-0.0 3.0-0.0 2.0-0.0 ty si er iv Un 学分 3.0 2.0 5.5 2.0 2.5 2.0 2.0 2.0 3.0 2.0 2.0 2.0 2.0 2.0 3.0 2.0 ty 课程名称 普通化学(甲) 普通化学实验(甲) 电路与模拟电子技术 凝聚态物理现代实验方法 数字电路分析与设计 微机原理与应用 等离子体物理 近代光学 信号与线性系统 固体物理Ⅱ 信息论基础 半导体器件电子学 激光原理及应用 金融物理学导论 半导体物理的基本原理 信息检测技术 建议学年学期 三(夏) 三(夏) 三(夏) 三(夏) si er iv 学分 2.0 2.0 2.0 2.0 7 学分 ng ia ej Zh 课程号 771T0070 771T0080 101C0350 06123060 101C0251 06193011 06193050 06193161 06121721 06120461 06121741 06122840 06193211 76190010 06199260 06193181 学 大 江 浙 2)其他类 4 学分 课程名称 光学专题 凝聚态物理专题 理论物理专题 应用物理专题 Un 1)专题类 课程号 06111181 06123070 06193151 76190030 ty 在以下课程中选修 11 学分 ng (3)专业选修课程 si 程 ia ej 根据专业兴趣,在材料科学、光电工程、信息科学等相关方向专业课程中选择 4 个学分课 建议学年学期 一(秋冬) 一(秋冬) 二(秋冬) 二(春) 二(春夏) 二(夏) 三(春) 三(春) 三(春夏) 四(秋) 四(秋) 四(秋) 四(秋) 四(秋) 四(秋冬) 四(冬)
  • 5.江 浙 (4)实践教学环节 课程名称 计算机实践 物理学综合实践 (5)毕业论文(设计) 学分 3.0 3.0 周学时 +3 +3 建议学年学期 二(短) 三(短) 学分 8.0 周学时 +10 建议学年学期 四(春夏) 8 学分 课程名称 毕业论文 10 学分 ej 浙 3.个性修读课程 Zh 课程号 76189010 学 大 课程号 06188170 06188240 6 学分 个性修读课程学分是学校为学生设置的自主发展学分。学生可利用个性修读课程学分,自 ia +3 学分 Un 学 4.跨专业模块 ng 的课程。 大 江 主选择修读感兴趣的本科课程(通识选修课程认定不得多于 2 学分)或经认定的境内、外交流 跨专业模块是学校为鼓励学生跨学科跨专业交叉修读、多样学习而设置的学分。学生修读 iv 微辅修、辅修、双专业、双学位的课程或外专业的其他专业课程或经认定的跨学院(系)完成 Zh 过程性的教学环节等,可认定为该模块学分,同时可计入相应的个性修读课程学分或第二课堂。 +3 学分 ng 学生完成以下经学校认定的国际化环节可作为国际化模块学分,并可同时替换其他相近课 程学分或作为其他修读要求中的课程。 (1)参加与境外高校的 2+2、3+1 等联合培养项目; Un (2)境外交流学习并获得学分的课程; iv (3)在境外参加 2 个月以上的实习实践、毕业设计(论文)、科学研究等交流项目; 6.第二课堂 er 7.第三课堂 +2 学分 8.第四课堂 +2 学分 ty si +4 学分 学 大 江 浙 (4)经学校认定的其他高水平的国际化课程。 微辅修、辅修、双专业、双学位培养方案: 辅修: 34 学分。修读标注“*”的课程。 ng ia ej Zh 双学位: 67 学分。修读全部专业课程(含实践教学环节和毕业论文) 。 ty si ia 5.国际化模块 ej /辅修证书。 er 若学生修读的跨专业课程符合微辅修/辅修条件,可在认定为跨专业模块学分的同时获得微辅修 ty si er iv Un
  • 6.学 ng ia ej Zh ty si er ng ia ej Zh iv Un 学 大 江 浙 课程修读导图 ty si er iv Un 学 大 江 浙 ng ia ej Z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