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工程
2020-03-01 224浏览
- 1.学 大 江 浙 2019 级信息工程专业培养方案 Zh ej 浙 培养目标 信息工程是浙江大学电子信息类专业中的优势骨干专业,是国家首批重点建设的特色专业。本专业毕 ia 创业精神和国际竞争意识。 2. 掌握信息与通信领域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能力,掌握专业和学科 ng 大 江 业生经过 5 年左右的工作实践,能够: 1. 具备人文素养、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感等综合素质,具有创新 专门知识与技能,具有应用信息系统与通信网络方面的基础理论和专门知识解决信息与通信领域的复杂工 学 程问题。 3. 具备在信息与通信领域跟踪和发展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的能力,具有团队意识和沟通 iv Zh 毕业要求 Un 能力,能够成为从事信息通信相关领域的科学研究、技术开发、教育和管理等工作的精英型人才。 ej er 以信息系统和通信网络的构建与应用为目标,通过信息的获取、传输、处理与利用等基础理论和技术 的学习,以及信息通信网络与信息处理计算实践和科学研究等多方面的综合训练,信息工程专业毕业生应 (1)工程知识:具有从事信息与通信工程领域工作所需的相关数学、自然科学知识、工程基础、专业知 ng 识,能够将这些知识用于解决信息与通信领域复杂工程问题。 (2)问题分析:能够应用数学、自然科学和工程科学的基本原理,识别、表达、并通过文献研究分析信 Un 息系统和通信网络中的复杂工程问题,以获得有效结论。 (3)设计/开发解决方案:能够设计针对复杂工程问题的解决方案,针对特定需求进行软硬件模块或系统 iv 的设计与开发,并能够在设计环节中体现创新意识,考虑社会、健康、安全、法律、文化以及环境等因素。 浙 er (4)研究:能够基于科学原理并采用科学方法对信息系统和通信网络中的复杂工程问题进行研究,包括 江 设计实验,获取、分析处理与解释数据、并通过信息综合得到合理有效的结论。 现代工程工具和信息技术工具,运用于复杂工程问题的预测与模拟,并能够理解其局限性。 ty (6)工程与社会:基于信息工程专业相关背景知识,能够合理分析、评价本专业相关的工程实践和复杂 学 大 si (5)使用现代工具:针对信息系统与通信网络中的复杂工程问题,能够选择与使用恰当的技术、资源、 工程问题解决方案对社会、健康、安全、法律、文化的影响,并理解因实施解决方案可能产生的后果及应 承担的责任。 ng ia ej Zh (7)环境和可持续发展:能够理解和评价针对复杂工程问题的工程实践对环境、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8)职业规范:具有人文社会科学素养、社会责任感,能够在工程实践中理解并遵守工程职业道德和规 范,履行责任。 (9)个人和团队:具有团队协作精神,能够在多学科背景下的团队中承担个体、团队成员以及负责人的 角色,完成所承担的任务。 (10)沟通:能够就信息与通信工程领域复杂工程问题与业界同行及社会公众进行有效沟通和交流,包括 撰写报告和设计文稿、陈述发言、清晰表达或回应指令;熟练掌握一门外语,并具备一定的国际视野,能 ty si er iv Un 够在跨文化背景下进行沟通和交流。 (11)项目管理:掌握工程管理原理与经济决策方法,理解工程活动中涉及的管理与经济因素,并能在多 学科环境中应用。 ty si ia 具备以下几方面的知识、能力与技能:
- 2.江 浙 (12)终身学习:具有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意识,能够跟踪信息与通信领域的发展动态,具备不断学习 学 大 和适应发展的能力。 电子电路基础 数字系统设计 最低毕业学分 155+5.5+6+8 专业主干课程 信息、控制与计算 波 数字信号处理 Zh ng 学 1.通识课程 68.0+5.5 学分 14+2 学分 二、三、四 (2)军体类 ty si er 0.0-2.0 建议学年学期 一(秋冬)+一(春夏) 一(秋冬) 一(春夏) 二(秋冬)/二(春夏) 三(秋冬)/三(春夏) iv 周学时 0.0-2.0 2.0-2.0 3.0-0.0 3.0-0.0 4.0-2.0 ng ia ej Zh 课程名称 学分 形势与政策Ⅰ +1.0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3.0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3.0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3.0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5.0 概论 形势与政策Ⅱ +1.0 Un (1)思政类 371E0020 工学学士 信息与通信工程 课程设置与学分分布 课程号 371E0010 551E0010 551E0020 551E0030 551E0040 电磁场与电磁 ia 支撑学科 电子信息类 授予学位 ej 4年 学科专业类别 信息与电子工程导论 信号与系统 大 江 浙 推荐学制 通信原理 8+2.5 学分 Un 体育Ⅰ、Ⅱ、Ⅲ、Ⅳ、Ⅴ、Ⅵ为必修课程,要求在前 3 年内修读;四年级修读体育Ⅶ--体 测与锻炼。详细修读办法参见《浙江大学 2019 级本科生体育课程修读办法》 。 iv 课程名称 军训 体育Ⅰ 体育Ⅱ 军事理论 体育Ⅲ 体育Ⅳ 体育Ⅴ 体育Ⅵ 体育Ⅶ--体测与锻炼 周学时 +2 0.0-2.0 0.0-2.0 2.0-0.0 0.0-2.0 0.0-2.0 0.0-2.0 0.0-2.0 0.0-1.0 ty si 建议学年学期 一(秋) 一(秋冬) 一(春夏) 二(秋冬)/二(春夏) 二(秋冬) 二(春夏) 三(秋冬) 三(春夏) 四(秋冬)/四(春夏) 6+1 学分 ng ia ej Zh (3)外语类 学分 +2.0 1.0 1.0 2.0 1.0 1.0 1.0 1.0 +0.5 er 学 大 江 浙 课程号 03110021 481E0030 481E0040 031E0011 481E0050 481E0060 481E0070 481E0080 481E0090 外语类课程最低修读要求为 6+1 学分,其中 6 学分为外语类课程选修学分,+1 为“英语水 平测试”或小语种水平测试必修学分。学校建议一年级学生的课程修读计划是“大学英语Ⅲ” 和“大学英语Ⅳ” ,并根据新生入学分级考试或高考英语成绩预置相应级别的“大学英语”课程, 学生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修读其他外语类课程(课程号带“F”的课程);二年级起学生可 申请学校“英语水平测试”或小语种水平测试。详细修读办法参见《浙江大学本科生“外语类” 课程修读管理办法》(2018 年 4 月修订)(浙大本发〔2018〕14 号)。 1)必修课程 课程名称 英语水平测试 +1.0 学分 ty si er iv Un 课程号 051F0600 学分 +1.0 周学时 0.0-2.0 建议学年学期
- 3.江 浙 2)选修课程 6 学分 课程号 051F0020 051F0030 学 大 修读以下课程或其他外语类课程(课程号带“F”的课程) 课程名称 大学英语Ⅲ 大学英语Ⅳ (4)计算机类 学分 3.0 3.0 周学时 2.0-2.0 2.0-2.0 建议学年学期 一(秋冬) 一(秋冬)/一(春夏) 5 学分 Zh 学校对计算机类通识课程实施分层教学。本专业根据培养目标,要求学生修读如下计算机 类通识课程: ej 课程名称 C 程序设计基础 程序设计专题 学分 3.0 2.0 建议学年学期 一(秋冬) 一(春夏) ng (5)自然科学通识类 周学时 2.0-2.0 1.0-2.0 ia 大 江 浙 课程号 211G0280 211G0260 23 学分 科学类通识课程: 建议学年学期 一(秋冬) 一(秋冬) 一(春夏) 一(春夏) 二(秋冬) 二(秋冬) ng 1.5 学分 在创新创业类课程中任选一门修读。创新创业类课程现有《创业基础》、《创业启程》、《大 学生 KAB 创业基础》、 《职业生涯规划 A》 、《职业生涯规划 B》 。 Un 10.5 学分 iv (7)通识选修课程 er 浙 通识选修课程下设 “中华传统”“世界文明”“当代社会”“文艺审美”“科技创新”“生命 探索”及 “博雅技艺”等 6+1 类。每一类均包含通识核心课程和普通通识选修课程。 si 江 通识选修课程修读要求为: 大 1)至少修读 1 门通识核心课程; 学 ty 2)至少修读 1 门“博雅技艺”类课程; 3)理工农医学生在“中华传统”“世界文明”“当代社会”“文艺审美”四类中至少修读 2 门; 4)在通识选修课程中自行选择修读其余学分; ng ia ej Zh 5)若上述 1)项所修课程同时也属于上述第 2)或 3)项,则该课程也可同时满足第 2)或 3)项要求。 2.专业基础课程 27.5 学分 以下课程必修 课程名称 常微分方程 工程图学 电子工程训练(甲)** 复变函数与积分变换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 工程训练 电子电路基础* 学分 1.0 2.5 1.5 1.5 2.5 1.5 5.0 周学时 1.0-0.0 2.0-1.0 0.0-3.0 1.0-1.0 2.0-1.0 0.0-3.0 4.0-2.0 ty si er iv Un 课程号 061B0010 081C0130 851C0020 061B0020 061B9090 081C0251 671C0020 建议学年学期 一(春) 一(春夏) 一(春夏) 二(秋) 二(秋冬) 二(秋冬) 二(秋冬) ty si ia ej (6)创新创业类 周学时 4.0-2.0 3.0-1.0 4.0-0.0 4.0-2.0 4.0-0.0 0.0-3.0 er 学分 5.0 3.5 4.0 5.0 4.0 1.5 iv 课程名称 微积分(甲)Ⅰ 线性代数(甲) 大学物理(甲)Ⅰ 微积分(甲)Ⅱ 大学物理(甲)Ⅱ 大学物理实验 Zh 课程号 821T0150 821T0190 761T0010 821T0160 761T0020 761T0060 Un 学 学校对自然科学类通识课程实施分层教学。本专业根据培养目标,要求学生修读如下自然
- 4.江 浙 电子电路设计实验Ⅰ** 电子电路设计实验Ⅱ** 数字系统设计* 数字系统设计实验** 信号与系统* 随机过程 0.5 1.0 4.0 1.0 4.0 1.5 学 大 671C0030 671C0041 671C0050 671C0060 851C0040 061B0160 3.专业课程 Zh 16 学分 ej 学分 2.0 4.0 3.0 3.0 3.0 1.0 3 学分 周学时 3.0-1.0 3.0-0.0 3.0-0.0 建议学年学期 三(秋冬) 三(春夏) 三(春夏) 周学时 2.5-0.0 2.0-0.0 3.0-0.0 2.5-1.0 2.0-0.0 2.0-0.0 4.0-0.0 3.0-0.0 2.0-0.0 2.0-0.0 2.0-0.0 2.0-0.0 3.0-0.0 3.0-0.0 ty ng ia ej Zh 学分 2.5 2.0 3.0 3.0 2.0 2.0 4.0 3.0 2.0 2.0 2.0 2.0 3.0 3.0 建议学年学期 二(春夏) 三(秋) 三(秋冬) 三(秋冬) 三(冬) 三(春) 三(春夏) 三(春夏) 三(夏) 三(夏) 四(秋) 四(秋) 四(秋冬) 四(秋冬) 8 学分 1)短学期课程 A.大一课程 课程号 课程名称 ty si er iv Un 大一短、大二短、大三短各必修 2 学分。 6 学分 2 学分 学分 周学时 建议学年学期 ty 学分 3.5 3.0 3.0 si 学 大 江 课程名称 离散数学 矩阵论 信号谱分析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 天线理论与设计 嵌入式系统原理与设计 量子与统计基础 数字集成电路设计 数据挖掘概论 网络与通信安全 无线通信与无线网络 智能传感器与传感器网络 多媒体通信 通信信号处理基础 (3)实践教学环节 建议学年学期 三(秋冬) 三(秋冬) 三(春夏) er 浙 2)课程组二 课程号 11193011 67190080 11194371 85190040 67120101 67190300 67190170 85190060 11121230 67190101 11194301 85120110 11193850 67190120 周学时 3.0-0.0 3.0-0.0 3.0-0.0 iv Un 课程名称 计算机组成与设计 数字图像处理 人工智能 学分 3.0 3.0 3.0 si B.B)其他课程 ng ia ej 课程名称 数据分析与算法设计 射频电路与系统 网络基础 er Zh 6 学分 A.A)在以下课程中选修一门 课程号 67190020 67190030 67190040 iv 17.5 学分 1)课程组一 建议学年学期 一(冬)/一(春) 二(春夏) 三(秋冬) 三(秋冬) 三(春夏) 三(春夏) Un (2)专业选修课程 周学时 2.0-0.0 3.0-2.0 3.0-0.0 2.0-2.0 3.0-0.0 0.0-2.0 ng 课程名称 信息与电子工程导论** 电磁场与电磁波* 信息、控制与计算* 数字信号处理* 通信原理* 通信原理实验** ia 学 大 江 浙 以下课程必修 课程号 67190050 67190130 67190060 二(冬) 二(春夏) 二(春夏) 二(春夏) 二(春夏) 二(夏) 51.5 学分 (1)专业必修课程 课程号 85120030 85120060 67120170 85120071 67120180 67120190 0.0-1.0 0.0-2.0 4.0-0.0 0.0-2.0 3.0-2.0 1.5-0.0
- 5.认识实习 学 大 江 浙 85188071 B.大二课程 课程号 67188130 67188140 85188090 一(短) 学分 2.0 2.0 2.0 周学时 +4 +2 +2 建议学年学期 二(短) 二(短) 二(短) 周学时 +2 +2 +2 +2 建议学年学期 三(短) 三(短) 三(短) 三(短) Zh 2 学分 课程名称 电子系统创新设计高级实验 高级数字系统设计实验 项目实习 算法设计实验 学分 2.0 2.0 2.0 2.0 学分 10.0 周学时 +12 建议学年学期 四(春夏) ty si er iv 8 学分 建议学年学期 三(春夏) 三(春夏) 三(春夏) 四(秋冬) 四(秋冬) 四(秋冬) Un 4.个性修读课程 周学时 0.0-4.0 0.0-4.0 0.0-4.0 0.0-4.0 0.0-4.0 0.0-4.0 10 学分 ng 课程名称 毕业设计 (论文) 学分 2.0 2.0 2.0 2.0 2.0 2.0 Un ia ej Zh (4)毕业论文(设计) 课程号 11189070 2 学分 课程名称 光电信息处理综合实验 电子系统设计与综合实验 移动互联开发综合实验 射频电路与系统设计实验 数字信号处理综合实验 现代移动通信与物联网综合系统实验 ng 学 2)电子信息系统综合实验类课程 课程号 67180080 85120130 85190190 67180020 67180040 85120120 ia ej 大 江 浙 +2 2 学分 课程名称 专业实习 智能移动系统设计实验 电子电路系统综合实验 C.大三课程 课程号 85188050 85188060 85188080 85188100 2.0 个性修读课程学分是学校为学生设置的自主发展学分。学生可利用个性修读课程学分,自 iv 主选择修读感兴趣的本科课程(通识选修课程认定不得多于 2 学分)或经认定的境内、外交流 +3 学分 跨专业模块是学校为鼓励学生跨学科跨专业交叉修读、多样学习而设置的学分。学生修读 ty 微辅修、辅修、双专业、双学位的课程或外专业的其他专业课程或经认定的跨学院(系)完成 学 大 si 江 5.跨专业模块 er 浙 的课程。 过程性的教学环节等,可认定为该模块学分,同时可计入相应的个性修读课程学分或第二课堂。 若学生修读的跨专业课程符合微辅修/辅修条件,可在认定为跨专业模块学分的同时获得微辅修 /辅修证书。 ng ia ej Zh 课程号 211C0020 86120071 15120651 15120710 84120010 15120501 课程名称 数据结构基础 机器人导论 仪器系统设计 生物医学成像技术 应用光学 工程生理学 6.国际化模块 学分 2.5 2.0 2.0 2.0 3.0 3.0 周学时 2.0-1.0 2.0-0.0 2.0-0.0 2.0-0.0 3.0-0.0 3.0-0.0 建议学年学期 二(秋冬) 二(春) 三(秋冬) 三(秋冬) 三(秋冬) 三(春夏) +3 学分 ty si er iv Un 学生完成以下经学校认定的国际化环节可作为国际化模块学分,并可同时替换其他相近课 程学分或作为其他修读要求中的课程。 (1)参加与境外高校的 2+2、3+1 等联合培养项目;
- 6.江 浙 (2)境外交流学习并获得学分的课程; 学 大 (3)在境外参加 2 个月以上的实习实践、毕业设计(论文)、科学研究等交流项目; (4)经学校认定的其他高水平的国际化课程。 7.第二课堂 +4 学分 +2 学分 9.第四课堂 +2 学分 ia 微辅修:14 学分 数字系统设计、信号与系统、信息、控制与计算、 【数字信号处理】和【通信原理】二选一 ng 辅修:26 学分 大 江 浙 微辅修、辅修、双专业、双学位培养方案: ej Zh 8.第三课堂 电子电路基础、信号与系统、数字系统设计、电磁场与电磁波、信息、控制与计算、数字信号处理、通信 学 原理 Un 双专业:43 学分 iv 电子电路基础、信号与系统、数字系统设计、电磁场与电磁波、信息、控制与计算、数字信号处理、通信 er Zh 原理、信息与电子工程导论、电子工程训练(甲)、电子电路设计实验 I、电子电路设计实验 II、数字系 统设计实验、通信原理实验、并在专业方向/模块课程的中课程组一修读 6 学分、课程组二修读 4 学分。 si ej 双学位:61 学分 ng ty ia 在双专业的基础上完成实践教学环节 8 学分和毕业设计 10 学分。 iv Un 学 ty 大 si 江 er 浙 ng ia ej Zh ty si er iv Un
- 7.学 ng ia ej Zh ty si er ng ia ej Zh iv Un 学 大 江 浙 课程修读导图 ty si er iv Un 学 大 江 浙 ng ia ej Z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