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气科学
2020-03-01 157浏览
- 1.学 大 江 浙 2019 级大气科学专业培养方案 Zh 培养目标 ej 浙 本专业面向全球变化背景下大气科学前沿问题和国家需求,培养具有良好的道德与修养,遵守法律法 ia 科交叉能力【目标 2】 ;能胜任天气、气候和大气化学环境领域的前沿科学研究、监测预测和技术开发 学 ng 【目标 3】 ;能承担推动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责任,在学科相关领域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领军人才【目标 4】 。 大 江 规,社会和环境意识强的高素质专业人才【目标 1】 ;具有坚实的宽厚数理基础,综合专业知识,和跨学 Un 毕业要求 结合深化国际化特征,通过厚基础、宽口径的通识教育与全程交叉导师制的专业培养相结合的培养模 Zh iv 式,建立宽、专、跨的多元化知识结构,着重培养学生的以下素质和能力: 1. 健全的人格,浓厚的家国情怀,强烈的社会责任感,远大的理想抱负; er 2. 坚实的数理基础、良好的人文社会科学素养、优秀的英语综合能力; ej si 3. 系统地掌握本专业领域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 ia 4. 具有较强的数据分析、综合实践能力和学科交叉创新能力; ng ty 5. 能从地球系统科学角度综合分析大气科学问题; 6. 了解本学科前沿和发展趋势,具有宽阔的国际视野; 7. 优秀的沟通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和组织管理能力; 专业主干课程 大气化学 统计气象学 大气物理学 4年 最低毕业学分 现代气候学基础 大气流体力学 155+5.5+6+8 授予学位 大气科学数 理学学士 ty 学科专业类别 天气学原理 si 推荐学制 学 大 江 据分析 动力气象学 er 浙 大气探测学 iv Un 8. 良好终身学习的意识、掌握新知识的自学能力和适应发展的能力。 大气科学类 课程设置与学分分布 ng ia ej Zh 1.通识课程 (1)思政类 课程号 371E0010 551E0010 551E0020 551E0030 551E0040 (2)军体类 14+2 学分 课程名称 学分 形势与政策Ⅰ +1.0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3.0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3.0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3.0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5.0 概论 形势与政策Ⅱ +1.0 周学时 0.0-2.0 2.0-2.0 3.0-0.0 3.0-0.0 4.0-2.0 建议学年学期 一(秋冬)+一(春夏) 一(秋冬) 一(春夏) 二(秋冬)/二(春夏) 三(秋冬)/三(春夏) 0.0-2.0 二、三、四 ty si er iv Un 371E0020 71.5+5.5 学分 8+2.5 学分
- 2.江 浙 体育Ⅰ、Ⅱ、Ⅲ、Ⅳ、Ⅴ、Ⅵ为必修课程,要求在前 3 年内修读;四年级修读体育Ⅶ--体 学分 +2.0 1.0 1.0 2.0 1.0 1.0 1.0 1.0 +0.5 周学时 +2 0.0-2.0 0.0-2.0 2.0-0.0 0.0-2.0 0.0-2.0 0.0-2.0 0.0-2.0 0.0-1.0 建议学年学期 一(秋) 一(秋冬) 一(春夏) 二(秋冬)/二(春夏) 二(秋冬) 二(春夏) 三(秋冬) 三(春夏) 四(秋冬)/四(春夏) ia ej Zh 课程名称 军训 体育Ⅰ 体育Ⅱ 军事理论 体育Ⅲ 体育Ⅳ 体育Ⅴ 体育Ⅵ 体育Ⅶ--体测与锻炼 (3)外语类 6+1 学分 ng 大 江 浙 课程号 03110021 481E0030 481E0040 031E0011 481E0050 481E0060 481E0070 481E0080 481E0090 学 大 测与锻炼。详细修读办法参见《浙江大学 2019 级本科生体育课程修读办法》 。 外语类课程最低修读要求为 6+1 学分,其中 6 学分为外语类课程选修学分,+1 为“英语水 学 平测试”或小语种水平测试必修学分。学校建议一年级学生的课程修读计划是“大学英语Ⅲ” Un 和“大学英语Ⅳ”,并根据新生入学分级考试或高考英语成绩预置相应级别的“大学英语”课 程,学生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修读其他外语类课程(课程号带“F”的课程);二年级起学 iv 语类”课程修读管理办法》 (2018 年 4 月修订) (浙大本发〔2018〕14 号) 。 +1.0 学分 学分 +1.0 建议学年学期 ng 2)选修课程 周学时 0.0-2.0 ty ia 课程名称 英语水平测试 si ej 1)必修课程 课程号 051F0600 er Zh 生可申请学校“英语水平测试”或小语种水平测试。详细修读办法参见《浙江大学本科生“外 6 学分 修读以下课程或其他外语类课程(课程号带“F”的课程) 课程名称 大学英语Ⅲ 大学英语Ⅳ 建议学年学期 一(秋冬) 一(秋冬)/一(春夏) si 江 2 学分 周学时 2.0-2.0 2.0-2.0 er 5 学分 1)必修课程 学分 3.0 3.0 iv 浙 (4)计算机类 Un 课程号 051F0020 051F0030 学校对计算机类通识课程实施分层教学。本专业根据培养目标,要求学生修读如下计算机 课程名称 计算机科学基础(A) 2)选修课程 (5)自然科学通识类 学分 2.0 周学时 2.0-0.0 建议学年学期 一(秋冬) 学分 3.0 3.0 周学时 2.0-2.0 2.0-2.0 建议学年学期 一(春夏) 一(春夏) 3 学分 课程名称 Python 程序设计 C 程序设计基础 ng ia ej Zh 课程号 211G0200 211G0280 ty 课程号 211G0290 学 大 类通识课程: 26.5 学分 学校对自然科学类通识课程实施分层教学。本专业根据培养目标,要求学生修读如下自然 科学类通识课程: 课程名称 普通化学(乙) 普通化学实验(乙) 微积分(甲)Ⅰ 线性代数(甲) 大学物理(甲)Ⅰ 学分 2.0 1.5 5.0 3.5 4.0 周学时 2.0-0.0 0.0-3.0 4.0-2.0 3.0-1.0 4.0-0.0 ty si er iv Un 课程号 771T0090 771T0100 821T0150 821T0190 761T0010 建议学年学期 一(秋) 一(秋冬) 一(秋冬) 一(秋冬) 一(春夏)
- 3.江 浙 微积分(甲)Ⅱ 大学物理(甲)Ⅱ 大学物理实验 (6)创新创业类 5.0 4.0 1.5 学 大 821T0160 761T0020 761T0060 4.0-2.0 4.0-0.0 0.0-3.0 一(春夏) 二(秋冬) 二(秋冬) 1.5 学分 在创新创业类课程中任选一门修读。创新创业类课程现有《创业基础》、《创业启程》、《大 学生 KAB 创业基础》、 《职业生涯规划 A》 、《职业生涯规划 B》 。 10.5 学分 ej 浙 Zh (7)通识选修课程 通识选 修课程下 设 “中 华传统 ”“世界文 明 ”“当代社会 ”“文 艺审美 ”“科技 创 ia 通识选修课程修读要求为: ng 1)至少修读 1 门通识核心课程; 2)至少修读 1 门“博雅技艺”类课程; 学 大 江 新”“生命探索”及 “博雅技艺”等 6+1 类。每一类均包含通识核心课程和普通通识选修课程。 Un 3)理工农医学生在“中华传统”“世界文明”“当代社会”“文艺审美”四类中至少修读 2 门; Zh iv 4)在通识选修课程中自行选择修读其余学分; 5)若上述 1)项所修课程同时也属于上述第 2)或 3)项,则该课程也可同时满足第 2)或 ng ia ej Zh 周学时 3.0-1.0 3.0-0.0 3.0-0.0 4.0-0.0 4.0-2.0 3.0-0.0 4.0-2.0 4.0-0.0 2.0-2.0 建议学年学期 一(春夏) 二(秋冬) 二(春夏) 二(春夏) 二(春夏) 二(春夏) 三(秋冬) 三(秋冬) 三(春夏) 周学时 3.0-0.0 1.5-0.0 1.5-0.0 3.0-0.0 2.0-0.0 0.0-3.0 建议学年学期 一(春夏) 二(秋) 二(秋) 二(秋冬) 二(秋冬) 二(秋冬) ty 学 大 学分 3.5 3.0 3.0 4.0 5.0 3.0 5.0 4.0 3.0 si 江 课程名称 大气探测学* 大气化学* 现代气候学基础* 大气流体力学** 大气科学数据分析* 大气物理学* 动力气象学** 天气学原理* 统计气象学* er 33.5 学分 以下课程必修 (2)专业选修课程 建议学年学期 一(春夏) 一(夏) 二(秋冬) 二(秋冬) 三(秋冬) 11.5 学分 在以下课程中选修 课程名称 地理信息系统 环境地学 环境学 原子物理 大气辐射 大学化学实验(O) 学分 3.0 1.5 1.5 3.0 2.0 1.5 ty si er iv Un 课程号 83120310 14120721 14121390 06120850 06197360 061B0380 ty 64 学分 (1)专业必修课程 课程号 06120180 83120030 06121620 06123400 83120010 83120600 06120331 06121460 06121480 周学时 3.0-1.0 1.0-0.0 4.0-0.0 2.0-1.0 2.0-1.0 iv Un 浙 3.专业课程 学分 3.5 1.0 4.0 2.5 2.5 si er 课程名称 地球科学导论 常微分方程 数理方法(甲)Ⅰ**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 计算方法** ng 课程号 83120400 061B0010 061B0270 061B9090 061B0070 13.5 学分 ia 2.专业基础课程 ej 3)项要求。
- 4.江 浙 ng ia ej 建议学年学期 四(春夏) ty si er 周学时 +10 建议学年学期 一(短) 一(暑) 二(短) 三(短) iv 学分 8.0 Un 周学时 +2 +1 +4 +4 浙 iv +3 学分 学分 2.0 1.0 4.0 4.0 Un 6 学分 二(秋冬) 二(春夏) 二(春夏) 三(秋冬) 三(春) 三(春) 三(春夏) 三(春夏) 三(春夏) 三(春夏) 三(春夏) 三(春夏) 三(夏) 三(夏) 三(夏) 四(秋冬) 四(秋冬) 8 学分 ng 5.跨专业模块 ia ej Zh 课程名称 毕业论文 4.个性修读课程 4.0-0.0 4.0-0.0 2.0-1.0 3.0-0.0 2.0-0.0 2.0-0.0 4.0-0.0 1.0-1.0 3.0-1.0 3.0-2.0 4.0-0.0 2.0-2.0 2.0-0.0 1.0-0.0 2.0-0.0 2.0-0.0 2.0-0.0 11 学分 课程名称 大气科学认识实习 大气探索 大气科学专业实习 天气分析预报实习 (4)毕业论文(设计) 课程号 78189010 Zh (3)实践教学环节 课程号 06188020 83188170 83188060 06188030 4.0 4.0 2.5 3.0 2.0 2.0 4.0 1.5 3.5 4.0 4.0 3.0 2.0 1.0 2.0 2.0 2.0 学 大 有机化学 物理化学 数据库系统原理 全球气候与环境演变 气候变化 大气与海洋数据导论 电动力学 气象业务自动化 数值天气预报 天气分析和预报 电动力学 大气科学专业英语 数据挖掘导论 大数据原理 气候科学中的热门话题** 海洋卫星遥感 地球系统模拟** 学 大 江 浙 061B9010 061B9030 211C0030 83120520 06123350 83120390 06120310 06121160 06122390 06123650 061Q0047 83190150 21191441 21191660 83120590 06123260 83120580 跨专业模块是学校为鼓励学生跨学科跨专业交叉修读、多样学习而设置的学分。学生修读 er 江 微辅修、辅修、双专业、双学位的课程或外专业的其他专业课程或经认定的跨学院(系)完成 若学生修读的跨专业课程符合微辅修/辅修条件,可在认定为跨专业模块学分的同时获得微辅修 6.国际化模块 ty /辅修证书。 学 大 si 过程性的教学环节等,可认定为该模块学分,同时可计入相应的个性修读课程学分或第二课堂。 +3 学分 学生完成以下经学校认定的国际化环节可作为国际化模块学分,并可同时替换其他相近课 ng ia ej Zh 程学分或作为其他修读要求中的课程。 (1)参加与境外高校的 2+2、3+X 等联合培养项目; (2)境外交流学习并获得学分的课程; (3)在境外参加 2 个月以上的实习实践、毕业设计(论文)、科学研究等交流项目; (4)经学校认定的其他高水平的国际化课程; (5)参加国际学术会议,Poster 认定为 1 个学分,口头报告认定为 2 个学分。 8.第三课堂 9.第四课堂 +4 学分 ty si er iv Un 7.第二课堂 +2 学分 +2 学分
- 5.江 浙 学 大 微辅修、辅修、双专业、双学位培养方案: 微辅修:13.5 学分,修读以下课程。 辅修:24.5 学分,修读标注“*”的课程。 双专业:44 学分,在修读辅修课程的基础上,修读标注“**”的课程 双学位:63 学分,在修读双专业课程的基础上,修读实践教学环节和毕业论文。 Zh 微辅修:13.5 学分 学分 3.5 3.0 3.0 4.0 周学时 3.0-1.0 3.0-0.0 3.0-0.0 4.0-0.0 建议学年学期 一(春夏) 二(秋冬) 二(春夏) 三(秋冬) ng ia ej 课程名称 大气探测学 大气化学 大气物理学 天气学原理 ng ty ia si ej er Zh iv Un 学 大 江 浙 课程号 06120180 83120030 83120600 06121460 iv Un 学 ty 大 si 江 er 浙 ng ia ej Zh ty si er iv Un
- 6.学 ng ia ej Zh ty si er ng ia ej Zh iv Un 学 大 江 浙 课程修读导图(建议:1-3 年级每学期修读 22-28 学分的课程): ty si er iv Un 学 大 江 浙 ng ia ej Z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