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机器人运动学
2020-03-01 185浏览
- 1.第3章 机器人运动学 第3章 机器人学简明教程 机器人运动学 3.1 双轮移动机器人运动学 3.2 三轮全向移动机器人运动学 3.3 平面机械臂运动学 3.4 空间机械臂连杆描述 3.5 空间机械臂连杆坐标系选择 3.6 空间机械臂运动学 3.7 PUMA560工业机器人运动学 3.8 坐标系的标准命名规则
- 2.第3章 机器人运动学 3.1 双轮移动机器人运动学 1.运动学关系 轮式移动机器人是目前普遍使用的移动机器人,其中双 轮机器人因为控制简单方便(只需两个电机),在科学研究 和教学方面得到了最广泛的应用。图3-1是双轮差动(两轮 独立控制)机器人示意图。假设轮与地面之间没有滑动, (x,y,θ)表示双轮机器人位姿,v表示机器人前进速度,ω 表示机器人转动速度,则 x v cos y v sin (3-1)
- 3.第3章 机器人运动学 图3-1 双轮差动机器人
- 4.第3章 机器人运动学 由(3-1)式可得运动学约束条件, x sin y cos 0 ,是 所谓的“非完整约束” 。物理含义是,机器人不能沿轮轴线方向横 移。设轮距为 D,轮半径为 r,则两轮独立驱动时轮子转速 L, R 与机器人运动速度间关系为(设轮子与地面不滑动): r r v R L , R L 2 D (3-2) 如果给定期望的机器人前进速度v,转动速度ω,则可以 确定机器人的两轮转速为 v D v D R 2 , L 2 r r (3-3) 因此,可以非常方便地通过控制电机的转速来控制机器 人的移动和转动速度。
- 5.第3章 机器人运动学 2.机器人位置估计 假设双轮机器人轮上装有增量编码器,已知初始位姿为(x0, y0, 0),两轮转角增量为R 和 L,则两轮移动距离分别为lR = rR 和lL = rL,机器人移动距离 l lL l R 2 方位角变化 lR lL D 第n步机器人位姿可以按下面公式更新: n n1 xn xn 1 cos n 1 2 yn yn 1 sin n 1 2 (3-4)
- 6.第3章 机器人运动学 3.2 三轮全向移动机器人运动学 前面介绍的双轮移动机器人运动中最大的问题是不能横向移 动,在实际应用中灵活性比较差。最典型的例子就是汽车在路边 固定车位的停车过程,如果汽车可以横向移动,停车将是一个非 常简单的问题。图3-2所示的全向移动轮是近年来出现的一种新 的轮式移动机构,在大轮的边缘上布置了若干小轮,使得机器人 的移动方向不再限定于大轮所在的平面方向。常用的三轮全向移 动机器人运动结构配置如图3-3所示,xoy是机器人坐标系,机器 人的运动速度用vx、vy和ω表示,三个全向轮的角速度分别用ω1、 ω2和ω3表示,v1、v2和v3分别表示三个全向轮轮心处的线速度。假 设全向轮的半径为R,距运动机构中心的距离为L,则各速度间关 系为
- 7.第3章 机器人运动学 图3-2 全向移动轮
- 8.第3章 机器人运动学 图3-3 三轮全向移动机构
- 9.第3章 机器人运动学 v1 1 R v x sin v y cos L v2 2 R v y L v3 3 R v x sin v y cos L (3-5) 根据式(3-5)可以得到三个全向轮的角速度与机器人速度 之间的关系如下: 1 sin 1 0 2 R 3 sin cos 1 cos L vx L v y L
- 10.第3章 机器人运动学 式(3-6)中机器人的速度是用机器人坐标系表示的, 而在实际问题(如机器人比赛)中,机器人的期望速度是在 全局(场地)坐标系下表示的。图3-4给出了机器人坐标系 (xoy)和场地坐标系(XOY)的示意图。在场地坐标系下 的速度Vx、Vy和Ω与机器人坐标系下机器人速度之间的变换 关系如下: Vx cos Vy sin 0 vx cos v y sin 0 sin cos 0 sin cos 0 0 vx 0 v y 1 (3-7) 0 Vx 0 Vy 1 (3-8)
- 11.第3章 机器人运动学 由式(3-6)和式(3-8)可以得到三个全向轮的角速 度与机器人在场地坐标系下速度的变换关系 1 sin 1 0 2 R 3 sin cos 1 cos L cos L sin L 0 sin cos 0 0 Vx 0 Vy 1 (3-9)
- 12.第3章 机器人运动学 图3-4 机器人坐标系在场地坐标系中的位置
- 13.第3章 机器人运动学 式(3-9)表明,若给定机器人在场地坐标系下的期望速度 矢量,则三个全向轮的角速度即可确定。因此,机器人的速 度控制问题可以转化为电机的转速控制问题。对于机器人普 遍采用的直流伺服电机,转速控制已经非常成熟,可以采用 简单的数字PID控制方法实现直流伺服电机的转速控制。随 着全向移动技术的日益成熟,目前在RoboCup机器人比赛的 中型组和小型组队伍普遍采用全向移动机器人,其运动的灵 活性较传统的双轮移动机器人有了质的飞跃。当然,全向移 动机器人还存在一些不足,如负载和越障能力较差,能量效 率比传统双轮机器人要低。
- 14.第3章 机器人运动学 3.3 平面机械臂运动学 机械臂是由多个连杆通过关节连接起来的机构,通常首 个关节固定在基座上,而且前端装有末端执行器(如手爪)。 下面先以简单的平面机械臂为例介绍机械臂运动学。 如图3-5所示的两连杆平面旋转关节机械臂,其结构由 连杆长度L1,L2和关节角θ1,θ2确定。表示关节位置的变量 θ1、θ2称为关节变量。旋转关节变量一般采用关节角θ表示, 而移动关节变量一般采用移动距离d表示。在机器人学中将 机械臂末端位姿与关节变量之间的几何关系称为机械臂运动 学。图3-5表示的机械手末端位置与关节角之间的关系为
- 15.第3章 机器人运动学 图3-5 平面机械臂
- 16.第3章 机器人运动学 x L1c1 L2 c12 y L1s1 L2 s12 (3-10) r = f() (3-11) 式中 f 表示矢量函数,r=[x,y]T,=[1, 2]T。从关节变量 求手 爪位置 r 称为正运动学,反之,从手爪位置 r 求关节变量 称 为逆运动学。图 3-6 给出了前面平面机械臂的简图,根据几何 关系可以得到下面的逆运动学公式:
- 17.第3章 机器人运动学 ΔOAB中α可以根据余弦定理确定 L12 L22 ( x 2 y 2 ) arccos 2 L1 L2 因此,可以得到 θ2=π-α (3-12) (3-13) 观察图3-6可以发现,θ1+β和β两个角度都可计算,因此θ1 也是可以计算的。根据图中几何关系得: tan 1 因此 y , x tan L2 sin 2 L1 L2 cos 2 L2 sin 2 y y 1 atan atan atan x x L1 L2 cos 2 (3-14)
- 18.第3章 机器人运动学 图3-6 平面机械臂简图
- 19.第3章 机器人运动学 3.4 空间机械臂连杆描述 从机械结构上看,机械臂可以看成一系列刚体通过关节 连接而成的链式运动机构。一般把这些刚体称为连杆,通过 关节可将相邻的连杆连接起来。旋转关节和移动关节是机械 臂设计中经常采用的单自由度关节。 从机械臂的固定基座开始对连杆进行编号,可以称基座 为连杆0。第一个可移动连杆为连杆1,以此类推,机械臂的 最末端连杆为连杆n。为了使机械臂末端执行器可以在3维空 间达到任意的位置和姿态,机械臂至少需要6个关节,因此, 典型的工业机械臂一般都具有6个关节。
- 20.第3章 机器人运动学 图3-7 连杆描述
- 21.第3章 机器人运动学 下面给出几个连杆参数的定义: (1)连杆长度:即连杆两端关节轴线间公垂线的长度。图3 -7中ai-1即为连杆i-1的长度。图中给出了两个关节轴为空间 异面直线的情况。若两关节轴共面,两轴线平行时,连杆长 度为平行线间的距离,两轴线相交时,连杆长度为0。 (2)连杆转角:过关节轴i-1做垂直于公垂线的平面,在 该平面内做过垂足且平行于关节轴i的直线。该直线与关节 轴i-1的夹角定义为连杆转角。图3-7中αi-1即为连杆i-1的转 角。连杆转角只在两个关节轴为空间异面直线的情况下有意 义,若两关节轴共面则αi-1值任意选取而不影响机械臂的运 动学结果。
- 22.第3章 机器人运动学 (3)连杆偏距:关节轴i与相邻关节转轴(i-1和i+1)间公垂线 间的距离称为连杆偏距。图3-7中di即为关节转轴i上的连杆偏距。 (4)关节角:两相邻连杆绕公共轴线旋转的角度称为关节角。图3 -7中θi即为关节i的关节角。 机器人的每个连杆都可以用以上四个参数描述,其中连杆长度 和连杆转角描述连杆本身,连杆偏距和关节角描述连杆之间的连接 关系。对于转动关节,θi为关节变量,其他三个参数是常数;对于 移动关节,di为关节变量,其他三个参数是常数。这种用连杆参数 描述机构运动学关系的规则称为DH(DevanitHartenberg)方法, 连杆参数称为DH参数。对于一个6关节机器人,需要18个参数就 可以完全描述机械臂固定的运动学结构参数。如果机器人6个关节 均为转动关节,18个固定参数可以用6组(αi-1,ai-1,di)表示。
- 23.第3章 机器人运动学 机器人的每个连杆都可以用以上四个参数描述,其中连 杆长度和连杆转角描述连杆本身,连杆偏距和关节角描述连 杆之间的连接关系。对于转动关节,θi为关节变量,其他三 个参数是常数;对于移动关节,di为关节变量,其他三个参 数是常数。这种用连杆参数描述机构运动学关系的规则称为 DH(DevanitHartenberg)方法,连杆参数称为DH参数。 对于一个6关节机器人,需要18个参数就可以完全描述机械 臂固定的运动学结构参数。如果机器人6个关节均为转动关 节,18个固定参数可以用6组(αi-1,ai-1,di)表示。
- 24.第3章 机器人运动学 3.5 空间机械臂连杆坐标系统选择 对于末端连杆 n,需要确定的参数只有 dn 和n,对于转动关 节选择坐标系{n}使 dn=0;对于移动关节选择坐标系{n}使n=0。 对于中间连杆 i,坐标系{i}的 Zi 轴与关节轴 i 重合,坐标系{i} 的原点位于公垂线 ai 与关节轴 i 的交点处。Xi 沿 ai 方向由关节 i 指 向关节 i+1,并按照右手系规则确定 Yi,i 按右手定则绕 Xi 转角定 义。若 ai =0,两 Z 轴相交,则选 Xi 垂于 Zi 和 Zi+1 所在平面,此时 Xi 方向有两种选择,因此存在两种不同的坐标系选择方案。图 3-8 给出了一般情况下,坐标系{i}选择的示意图。需要说明的是即使 ai0,坐标系{i}的选择也不是唯一的,因为 Zi 轴有两个方向可以选 择。
- 25.第3章 机器人运动学 图3-8 坐标系(i)选择示意图
- 26.第3章 机器人运动学 1.连杆坐标系中连杆参数的确定 若连杆坐标系采用DH方法选定,则连杆参数 (DH参数)可以按以下方法确定:
- 27.第3章 机器人运动学 2.建立连杆坐标系的步骤 (1)找出各关节轴,并标出轴的延长线。步骤(2)~(5) 仅考虑两个相邻关节轴(i和i+1)和坐标系{i}。 (2)找出关节轴i和i+1之间的公垂线或两个轴的交点,以两 个轴的交点或公垂线与关节轴i的交点为坐标系{i}的原点。 (3)规定Zi沿关节轴i的方向。 (4)规定Xi沿公垂线指向关节轴i+1,若两个轴相交,规定 Xi垂直于两轴所在的平面。 (5)按右手定则确定Yi轴。 (6)当第一个关节变量为0时坐标系{1}与坐标系{0}重合。 对于坐标系{n},原点位置可以在关节轴上任意选取,Xn的方向 也是任意的。但在选择时应尽量使更多的连杆参数为0。
- 28.第3章 机器人运动学 (4)规定Xi沿公垂线指向关节轴i+1,若两个轴相交, 规定Xi垂直于两轴所在的平面。 (5)按右手定则确定Yi轴。 (6)当第一个关节变量为0时坐标系{1}与坐标系{0}重 合。对于坐标系{n},原点位置可以在关节轴上任意选取, Xn的方向也是任意的。但在选择时应尽量使更多的连杆参数 为0。
- 29.第3章 机器人运动学 例3-1如图3-9所示的平面三连杆机械臂,因为三个关 节均为旋转关节,故称为RRR(或3R)机构。请在该机构 上建立连杆坐标系并写出DH参数。 解:首先定义参考坐标系{0},它固定在基座上,当第一 个关节变量(θ1)为0时坐标系{1}与坐标系{0}重合,因此 建立参考坐标系{0}如图3-10所示,Z0轴与关节1的轴线重 合且垂直于机械臂所在平面。由于机械臂位于一个平面上, 因此所有Z轴相互平行,且连杆偏距d和连杆转角α均为0。 该机械臂的DH参数如表3-1所示。
- 30.第3章 机器人运动学 图3-9 平面3R机械臂
- 31.第3章 机器人运动学 图3-10 连杆坐标系布局
- 32.第3章 机器人运动学 表3-1 机械臂DH参数 i i- 1 ai - 1 di i 1 0 0 0 1 2 0 L1 0 2 3 0 L2 0 3
- 33.第3章 机器人运动学 例3-2 如图3-11所示的三连杆3R机械臂,其中关 节轴1与关节轴2相交,关节轴2与关节轴3平行。请在该机构 上建立连杆坐标系{1}和{2},并写出对应的DH参数。 图3-11 三连杆空间机械臂
- 34.第3章 机器人运动学 解:因为关节轴1与关节轴2相交,所以X1轴垂直于两轴 所在平面,有两个方向可以选择。另外Z1轴和Z2轴的方向也 各有两种选择。因此,连杆坐标系{1}和{2}共有8种可能的 布局。图3-12给出了其中两种可能的坐标系布局和对应的 DH参数。本例题说明了连杆坐标系的建立和DH参数并不是 唯一的。
- 35.第3章 机器人运动学 图3-12 两种可能的坐标系布局
- 36.第3章 机器人运动学 3.6 空间机械臂运动学 本节将导出相邻连杆间坐标系变换的一般形式,然后将 这些独立的变换联系起来求出连杆n相对连杆0的位置和姿态。 按照下列顺序建立相邻两连杆坐标系{i}和{i-1}之间的 相对变换关系。建立{P}、{Q}和{R}3个中间坐标系,其中 {i}和{i-1}是固定在连杆i和i-1上的固连坐标系,如图3-13 所示。
- 37.第3章 机器人运动学 图3-13 中间坐标系选择示意图
- 38.第3章 机器人运动学 1. 绕 Xi-1 轴旋转 i-1 角 {i-1} {R},对应变换 Rot(x, i-1); 2. 沿 XR 轴平移 ai-1 {R} {Q},对应变换 Trans(ai-1 ,0,0); 3. 绕 ZQ 轴旋转 i 角 {Q} {P},对应变换 Rot(z, i ) 4. 沿 ZP 轴平移 di {P} {i},对应变换 Trans(0 ,0, di)
- 39.第3章 机器人运动学 因为所有变换都是相对于动坐标系的,所以坐标系{i} 和{i-1}之间的变换矩阵为 i 1 i T (3-15) 式中,各独立变换矩阵如下: 0 1 0 c i 1 Rot( x, i 1 ) 0 s i 1 0 0 1 0 Trans(ai 1 , 0, 0) 0 0 0 s i 1 c i 1 0 0 1 0 0 0 0 0 1 0 ai 1 0 0 1 0 0 1
- 40.第3章 机器人运动学 ci s Rot( z , i ) 0 0 si ci 0 0 1 0 Trans(0, 0, di ) 0 0 0 0 1 0 0 1 0 0 0 0 0 1 0 0 0 0 1 di 0 1 代入到式(3-15),得到连杆间的通用变换公式: ci s c i 1 i i 1 T i si s i 1 0 si ci c i 1 ci s i 1 0 0 s i 1 c i 1 0 ai 1 di s i 1 di c i 1 1 (3-16)
- 41.第3章 机器人运动学 对于任意的n连杆机械臂,只要给出各连杆的DH参数, 即可以计算机械臂末端在固定坐标系{0}下表示的变换矩阵 (位置和姿态): 0 n T 01T 21T n n1T (3-17) 因此,采用DH规则选择连杆坐标系,并用DH参数描 述连杆,可以非常容易地获得机械臂的变换矩阵,关键是 首先获得机械臂的DH参数描述。
- 42.第3章 机器人运动学 例3-3 利用表3-1的DH参数计算各连杆的变换 矩阵,并计算末端连杆相对固定坐标系的变换矩阵。 解:将相应的参数代入式(3-16)的各连杆的变换矩阵: c1 s 0 1 T 1 0 0 c3 s 2 3 T 3 0 0 s1 0 0 c1 0 0 , 0 1 0 0 0 1 s3 c3 0 0 0 L2 0 0 , 1 0 0 1 c 2 s 1 2 T 2 0 0 s 2 c 2 0 0 c12 s 0 0 1 12 T T T 2 1 2 0 0 0 L1 0 0 1 0 0 1 s12 c12 0 0 0 L1c1 0 L1 s1 1 0 0 1
- 43.第3章 机器人运动学 c123 s 0 0 2 123 T T T 3 2 3 0 0 s123 c123 0 0 0 L1c1 L2 c12 0 L1 s1 L2 s12 1 0 0 1 其中 c123 = cos(1+2+3),s123 = sin(1+2+3)。从最后一式可以 看出,坐标系{3}的原点坐标与(3-10)式的结果完全相同。
- 44.第3章 3.7 机器人运动学 PUMA560工业机器人运动学 图3-14所示PUMA560是一个6自由度工业机器人,所 有关节均为转动关节。 图3-15和图3-16给出了所有关节角为零位时,连杆坐 标系的分布情况。与大多数工业机器人一样,PUMA560 关节4、5和6的轴线相交于同一点,且交点与坐标系{4}、{5} 和{6}的坐标原点重合。后面将介绍如此设计的原因。机器 人的连杆参数如表3-2所示。
- 45.第3章 机器人运动学 图3-14 PUMA560工业机器人
- 46.第3章 机器人运动学 图3-15 PUMA560坐标系分布
- 47.第3章 机器人运动学 图3-16 PUMA560前臂坐标系分布
- 48.第3章 机器人运动学 表3-2 PUMA560连杆参数表 i i-1 ai-1 di i 1 0 0 0 1 2 -90o 0 0 2 3 0 a2 d3 3 4 -90o a3 d4 4 5 90o 0 0 5 6 -90o 0 0 6
- 49.第3章 机器人运动学 将相应的参数代入式(3-16)得各连杆的变换矩阵如 下: c1 s 1 0 T 1 0 0 s1 0 0 c1 0 0 0 1 0 0 0 1 c 2 0 1 2T s 2 0 s 2 0 c 2 0 c 3 s 3 2 3T 0 0 s 3 c 4 0 3 4T s 4 0 s 4 0 c 4 0 c 3 0 0 0 a2 0 0 1 d3 0 1 0 1 0 0 0 0 0 1 0 a3 1 d 4 0 0 0 1
- 50.第3章 机器人运动学 c 5 0 4 5T s 5 0 s 5 0 c 5 0 0 0 1 0 0 0 0 1 c 6 0 5 6T s 6 0 s 6 0 c 6 0 0 1 0 0 0 0 0 1 将以上变换矩阵连乘即可得到 06T,因为在第4章逆运动学 求解需要,这里计算一些中间结果 c5c6 0 4 4 5 6T 5T 6T s5c6 0 c5 s6 0 s5 s6 0 s5 1 c5 0 0 0 0 1 (3-18)
- 51.第3章 机器人运动学 c4 c5c6 s4 s6 s5c6 3 3 4 6T 4T 6T s4 c5c6 c4 s6 0 c23 0 1 1 2 T 3 2T 3T s23 0 c4 c5 s6 s4 c6 s5 s6 s4 c5 s6 c4 c6 0 c4 s5 c5 s4 s5 0 a3 d 4 0 1 (3-19) s23 0 c23 0 0 a2 c2 1 d3 0 a2 s2 0 1 (3-20)
- 52.第3章 机器人运动学 1r11 1 r21 1 1 3 因此得: 6T 3T 6T 1 r31 式中,各元素值如下: 0 1 1 1 r12 1 r22 1 r23 r32 1 r33 0 r13 0 px 1 py 1 pz 1 1 1r11 c23 (c4 c5c6 s4 s6 ) s23 s5c6 1r21 s4 c5c6 c4 s6 1 r s (c c c s s ) c s c 23 4 5 6 4 6 23 5 6 1 31 1r12 c23 (c4 c5 s6 s4 c6 ) s23 s5 s6 1r22 s4 c5 s6 c4 c6 r32 s23 (c4 c5 s6 s4 c6 ) c23 s5 s6 1r c c s s c 23 4 5 23 5 1 13 1r23 s4 s5 1r33 s23c4 s5 c23c5 px a2 c2 a3c23 d 4 s23 1 p y d3 1 p a s a s d c 3 23 2 2 4 23 z (3-21) (3-22)
- 53.第3章 机器人运动学 最终得到6个连杆坐标变换矩阵的乘积: r11 r 21 0 0 1 T T T 6 1 6 r31 0 r12 r22 r32 0 r13 r23 r33 0 px py pz 1 (3-23)
- 54.第3章 机器人运动学 式中,各元素值如下: r11 c1[c23 (c4 c5c6 s4 s6 ) s23 s5c6 ] s1 ( s4 c5c6 c4 s6 ) r21 s1[c23 (c4 c5c6 s4 s6 ) s23 s5c6 ] c1 ( s4 c5c6 c4 s6 ) r31 s23 (c4 c5c6 s4 s6 ) c23 s5c6 r12 c1[c23 (c4 c5 s6 s4 c6 ) s23 s5 s6 ] s1 (c4 c6 s4 c5 s6 ) r22 s1[c23 (c4 c5 s6 s4 c6 ) s 23 s5 s6 ] c1 (c4 c6 s4 c5 s6 ) r32 s23 (c4 c5 s6 s4 c6 ) c23 s5 s6 r13 c1 (c23c4 s5 s23c5 ) s1s4 s5 r s (c c s s c ) c s s 1 4 5 r23 s 1c s23 4c5 c 23 5 p33 c23(a4 c5 a23 c5 d s ) d s px s1 (a2 c2 a3 c23 d4 s23 ) d3 c1 4 23 3 1 y 1 2 2 3 23 pz a3 s23 a2 s2 d 4c23 (3-24)
- 55.第3章 机器人运动学 式(3-24)是PUMA560的运动学方程,给出了机器人 末端坐标系{6}相对于基座固定坐标系{0}的位姿。显然,手 工计算6自由度机器人的运动学方程还是比较复杂的,但是, 采用计算机编程实现运动学计算非常容易。只需要输入机器 人的DH参数,再利用式(3-16),6个矩阵连乘即可获得 运动学方程式(3-24)。
- 56.第3章 机器人运动学 3.8 坐标系的标准命名规则 为了分析处理方便,机器人和工作空间一般采用规范的 命名,并采用“标准”的名字对各种坐标系命名。图3-17 表示了5个坐标系,并给出了标准命名。采用该标准命名的 坐标系进行机器人的运动描述和分析具有简单通用的特点。
- 57.第3章 机器人运动学 图3-17 标准坐标系
- 58.第3章 机器人运动学 1.基坐标系{B} 基坐标系{B}固连于机器人的基座上,就是3.7节介绍的 坐标系{0}。在连杆描述时经常称之为连杆0。 2.工作台坐标系{S} 工作台坐标系{S}一般固连于机器人工作台的一个角上。 对于机器人系统用户来说,工作台坐标系{S}是一个通用坐 标系。有时称之为任务坐标系。机器人的所有运动都是相对 于工作台坐标系{S}执行的。工作台坐标系{S}通常根据基 坐标系{B}来确定,两个坐标系都是固定坐标系。
- 59.第3章 机器人运动学 3.腕部坐标系{W} 腕部坐标系{W}固连于机械臂末端连杆上,因此也称为坐 标系{n}。一般情况下腕部坐标系的原点位于机械臂的手腕上, 腕部坐标系{W}也是相对于基坐标系{B}定义的。 4.工具坐标系{T} 工具坐标系{T}一般固连于机器人所夹持工具的末端,通 常根据腕部坐标系{W}来定义。 5.目标坐标系{G} 目标坐标系{G}是机器人移动工具时对期望工具位置的描 述。在机器人运动结束时,工具坐标系{T}与目标坐标系{G} 重合。目标坐标系{G}通常相对工作台坐标系{S}来定义。
- 60.第3章 机器人运动学 6.工具坐标系定位 机器人完成期望操作的主要任务之一是对所夹持的工具进行 定位。图3-17中虚线表示了坐标系间的描述关系,可以用变换 矩阵表示这种描述关系: B W 表示腕部坐标系相对基坐标系的位置关系。 W 工具坐标系:表示工具坐标系相对腕部坐标系的位置关系; T T T 腕部坐标系: B T T 表示工具坐标系在基坐标系下的描述。 WBT WTT 工作台坐标系: BST表示工作台坐标系相对基坐标系的位置关 系。 S 目标坐标系:GT 表示目标坐标系在工作台上的位置; B G T BST GST表示目标坐标系在基坐标系下的描述。
- 61.第3章 机器人运动学 根据以上坐标系的变换关系,可以归纳机器人完成期望 操作的步骤: (1)确定变换关系 WTT 、 BST 、 GST 。 。 (2)根据机器人完成期望操作任务 BTT = GBT 的要求得到 变换方程 T WBT WTT , B T T BST GST WBT BST GST ( WTT ) 1 B G (3)根据式(3-24)和式(3-25)采用逆运动学求 解(第4章介绍)期望的机械臂各关节变量。 (4)根据期望的关节变量控制机械臂运动,工具坐标 系达到期望位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