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绪论
2020-03-01 117浏览
- 1.“十二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国家级规划教材 国家精品课程教材 计算机控制系统(第2版) 第一章 绪论
- 2.第一章 绪论 学习目标: l掌握计算机控制系统的基本概念 l熟悉计算机控制系统的常见类型 l掌握计算机控制系统的基本组成 l了解计算机控制系统的发展趋势 2019-9-2 2
- 3.第一节 计算机控制系统概述 一、计算机控制系统的一般概念 连续控制系统典型结构图 如果将连续控制系统的控制器用计算机来实现,就构成了计算 机控制系统。 2019-9-2 计算机控制系统基本框图 3
- 4.计算机控制系统的控制过程可以归纳为以下三个步骤: (1)实时数据采集:对被控量进行采样测量,形成反馈信 号。 (2)实时控制计算:根据反馈信号和给定信号,按一定的 控制规律,计算出控制量。 (3)实时控制输出:向执行机构发出控制信号,实现控制 作用。 所谓“实时”的,即信号的输入、计算和输出都是在一 定时间范围内即时完成的,超出这个时间就会失去控制时机, 控制也就失去了意义。 2019-9-2 4
- 5.二、计算机控制系统的特点 计算机控制系统与连续控制系统相比,具有如下特点: (1)控制规律的实现灵活、方便。 (2)控制精度高。 (3)控制效率高。 (4)可集中操作显示。 (5)可实现分级控制与整体优化,可通过计算机网络系统与 上下位计算机相通信,进行分级控制,实现生产过程控制与生 产管理的一体化与整体优化,提高企业的自动化水平。 (6)存在着采样延迟。 2019-9-2 5
- 6.第二节 计算机控制系统的分类 一、操作指导控制系统 这种系统的优点是结构简单,并且安全可靠。缺点是靠人 工操作进行生产过程控制,操作速度难以提高。 2019-9-2 6
- 7.二、直接数字控制系统(DDC) DDC系统是一种单机控制系统,具有规模小,结构简单, 实用性强,价格低等优点,适合于比较简单的被控对象或 分布式控制系统的最小基本控制单元。缺点是可靠性差。 2019-9-2 7
- 8.三、监督计算机控制系统(SCC) SCC系统采用两级控制方式:(a)下一级为模拟调节器; (b)当下一级采用DDC系统。当SCC计算机出现故障时,可 由DDC或模拟调节器独立完成操作。这显然提高了整个系统 的可靠性。 2019-9-2 8
- 9.四、分布式控制系统(DCS) 图1.9 分布式控制系统结构图 在分布式控制系统中,按地区把微处理机安装在测 量装置与控制执行机构附近,将控制功能尽可能分散,管理 功能相对集中。这种分散化的控制方式能改善控制的可靠性。 2019-9-2 9
- 10.五、现场总线控制系统(FCS) 从控制的角度看,FCS具有两个显著特点:(1)信号传输实 现了全数字化。(2)实现了控制的彻底分散。 2019-9-2 10
- 11.第三节 计算机控制系统的组成 一、计算机控制系统的硬件组成 2019-9-2 11
- 12.二、计算机测控系统的软件组成 操作系统 语言加工系统 系统软件 诊断系统 编辑程序 编译程序 连接、装配程序 调试程序 子程序库 控制程序 软件 数据采集及处理程序 应用软件 巡回检测程序 2019-9-2 数据管理程序 数据可靠性检查程序 A/D转换及采样程序 数字滤波程序 线性化处理程序 数据采集程序 越限报警程序 事故预告程序 画面显示程序 12
- 13.第四节 计算机控制系统的发展 一、计算机控制系统的发展过程 第一个阶段是1965年以前的试验阶段。 第二个阶段是1965年至1972年的实用阶段。在试验阶段用 于控制的计算机基本上还是采用模拟常规调节仪表的调节规律, 只在控制形式上由连续变为离散,因而调节效果得不到明显改 善。 第三阶段是从1972年开始到现在的发展阶段。1972年出现 了微型计算机,由于它优越的性能价格比,使得计算机的应用 真正地进入了普及和深入的阶段。 2019-9-2 13
- 14.二、计算机控制系统的发展趋势 1.应用成熟的先进技术 (1)可编程控制器的应用。 (2)智能化调节器的应用。 (3)分布式控制系统(DCS)和现场总线控制系统(FCS) 的应用。 2.智能控制系统 (1)分级递阶智能控制技术。 (2)模糊控制技术。 (3)专家控制技术。 (4)机器学习技术。 2019-9-2 14
- 15.3. 嵌入式的应用将更加深入 (1)嵌入式控制系统。 (2)智能化仪器。 (3)微机集散控制系统。 (4)网络控制系统。 2019-9-2 15
- 16.第五节 本课程的特点及学习方法 一、课程特点: 集中描述了自动化学科的知识体系 具有综合性、应用性和实践性 二、学习方法: 注意实践练习:课上实验+综合实验 注意联系综合:四年主要专业课程的综合 2019-9-2 16
- 17.本章内容结束 2019-9-2 17
- 18.o 焊接机器人 o 我国自主研制的月球车
- 19.1.6 机器人学的研究内容 o 空间结构学:空间机构在机器人中的应用体现在:机器 人机身和臂部机构的设计、机器人手部机构设计、机器 人行走机构的设计、机器人关节部机构的设计,即机器 人机构的型综合和尺寸综合。 o 机器人运动学:机器人的执行机构实际上是一个多刚体 系统,研究要涉及到组成这一系统的各杆件之间以及系 统与对象之间的相互关系,为此需要一种有效的数学描 述方法。 o 机器人静力学:机器人与环境之间的接触会在机器人与 环境之间引起相互的作用力和力矩,这种力和力矩的输 入和输出关系在机器人控制中是十分重要的。静力学主 要讨论机器人手部端点力与驱动器输入力矩的关系。
- 20.o 机器人动力学:机器人是一个复杂的动力学系统,要研 究和控制这个系统,首先必须建立它的动力学方程。动 力学方程是指作用于机器人各机构的力或力矩及其位置、 速度、加速度关系的方程式。 o 机器人控制技术:机器人的控制技术是在传统机械系统 的控制技术的基础之上发展起来的。两者之间无根本的 不同。但机器人控制系统也有许多特殊之处。它是有耦 合的、非线性的多变量的控制系统。其负载、惯量、重 心等随时间都可能变化,不仅要考虑运动学关系还要考 虑动力学因素,其模型为非线性而工作环境又是多变的 等。主要研究的内容有机器人控制方式和机器人控制策 略。
- 21.o 机器人传感器:机器人的感觉主要通过传感器来实现。 机器人所研究的传感器分为两大类:外部传感器和内部 传感器。外部传感器又包括远距离传感器(如视觉传感 器、听觉传感器等)、非接触传感器和接触传感器(如 触觉传感器、力传感器等)。它是为了对环境产生相适 应的动作而取得环境信息。内部传感器包括加速度传感 器、速度传感器、位置传感器、姿态传感器等。她是根 据指令而进行动作,检测机器人各部状态。
- 22.o 机器人语言:机器人语言分为通用机器人语言和专用机 器人语言。 o 通用机器人语言的种类很多,主要采用计算机语言。例 如汇编语言、FORTRAN、FORTH、BASIC、C等。随 着作业内容的复杂化,利用程序来控制机器人显得越来 越困难。为了寻求用简单的方法描述作业,控制机器人 动作,人们开发了一些机器人专用语言,如AL、VAL、 IML、PART、AUTOPASS等。
- 23.1.7 机器人学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o 目前,机器人的发展已经由单纯的工业机器人走向多样 化、高智能方向。机器人技术正逐步向着具有行走能力、 多种感觉能力以及对作业环境的较强自适应能力的方面 发展。对全球机器人技术发展最有影响的国家应该是美 国和日本。美国在机器人技术的综合研究水平上仍处于 领先地位。而日本生产的机器人在数量、种类方面则居 世界首位。 o 我国的机器人技术起步较晚,大约于20世纪70年代末、 80年代初开始。20世纪90年代中期,6000米以下深水 作业机器人实验成功。以后的近10年中,在步行机器 人、精密装配机器人、多自由度关节机器人的研制等国 际前沿领域逐步缩小了与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
- 24.o 目前最有影响的国际会议是IEEE每年举行的机器人学 与自动化国际会议(ICRA),此外还有国际工业机器 人会议(ISIR)和国际工业机器人技术会议(CIRT) 等。出版的相关刊物有“IEEE Transactions on Robotics”、“Robotics Research”、“Robotics and Automation”等多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