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结

2020-03-01 159浏览

  • 1.第五篇 振动和波动 重点: 加 振动方程、波动方程、相干波的叠 1 .掌握描述谐振动和简谐波动各物理量的物理意义及各 量的相互关系。 2 .掌握旋转矢量法,并能用以分析有关问题。 3 .掌握谐振动的基本特征。能根据给定的初始条件建立 一维谐振动的运动方程,并理解其物理意义。 4 .理解两个同方向、同频率谐振动的合成规律,以及合 振动振幅极大和极小的条件。
  • 2.5 .理解机械波产生的条件。掌握根据已知质点 的谐振动方程建立平面简谐波的波动方程的方法 ,以及波动方程的物理意义。理解波形曲线。 6 .理解惠更斯原理和波的叠加原理。掌握波的 相干条件。能用相位差或波程差的概念分析和确 定相干波叠加后振幅加强和减弱的条件。
  • 3.(一)波动基本知识 一、机械波产生的条件(波源、弹性介质) 二、波动的物理描述 波长、频率与波速 三、 波动方程 u  原点 o 处质元的振动方程 y0  A cos   t    任意点 P 点处质元的振动方程 ——波动方程 x    y  A cos   t      u      t x  y  A cos  2        T    求解波动方 程是重点! x    y  A cos  2  t         
  • 4.(一)波动基本知识 波动方程的物理意义: t1 时刻 x1 处质元的振动相位在 t1+t 时刻传至 x1+x 处,相位的传播速度为 u 波的衍射和干涉 1. 惠更斯原 理 波所到达的每一点都可看作发射次级子波 的波源,新的波阵面就是这些次级子波波阵面的包迹 . —— 可解释波的反射、折射和衍射等现象 . 相遇前后各自 2. 波的叠加原 理 振动的 矢量和 独立; 相遇时相 3. 波的相干条件 互叠加 . 频率相同、振动方向相同、 具有恒定相位差
  • 5. y10  A10 cos   t   1  波源   y20  A20 cos   t   2  在 P 点处各自振动方程 波的相干 2 r1    y  A cos  t      1 1  1      y  A cos   t    2 r2  2 2  2    相干波叠加后 A  A12  A22  2 A1 A2 cos  2    2   1   初相位差 波程差引起相位差 波程差  r2  r1 会分析什么时候加强?什么时候减弱 !
  • 6.相位表示法 当  2k : k 0,1,2,3  干涉相长  A  A1  A2 当   2k  1 k 0,1,2,3 A  A1  A2 波程差表示法: 2     干涉相消  两波源的初相位 相同,即  2=  1     2k 2 k 0,1,2,3      (2k  1) k 0,1,2,3  2 干涉相长 干涉相消
  • 7.(三)振动与波动的应用 1. 已知质点的振动方程求波动方程。 2. 已知波形曲线,求振动方程!
  • 8.已知波源的振动方程,写 O 点的波动方程 一简谐波沿 Ox 轴正方向传播,波长 λ = 4 m , y (10 2 m) . 周期 T = 4 s ,已知 x = 0 处质点的振动曲线如图所示 (1) 写出 x = 0 处质点的振动方程; 2 0 - 2 (2) 写出波的表达式;   T x = 0 处质点的振动方程为 x (t  ) u 1  1 y 0  2 10 cos πt  π (SI ) 3  2 2 y t  (s ) 4 2  3 t (s) A 2 (3) 画出 t =21 s 时刻的波形曲线. 2   1  4 A A  2 10  2 m  2 2/2
  • 9.已知波源的振动方程,写 O 点的波动方程 一简谐波沿 Ox 轴正方向传播,波长 λ = 4 m , y (10 2 m) . 周期 T = 4 s ,已知 x = 0 处质点的振动曲线如图所示 (1) 写出 x = 0 处质点的振动方程; 2 2 2/2 0 - 2 4 t (s) (2) 写出波的表达式;  1 1  1  y  2 10 cos  2 π t  x   π  (SI ) 4  3   4 2 (3) 画出 t = 1 s 时刻的波形曲线. (3) t = 1s 时的波形表达式为 5  1 y  2 10 cos πx  π (SI ) 6  2 2 ∴ t = 1 s 时刻的波形曲线为 y (10 2 m) - u 2 11/3 4 - 4/3- 1/3 O 2/3 5/3 8/3  6/2 x (m)
  • 10.已知波源的振动方程,写 P 点为坐标原点的波动方程 例题 10-2. 如图所示,一平面简谐波以 400 m·s-1 的波速在 均匀媒质中沿 x 轴正向传播 . 已知波源在 o 点,波源的振 动周期为 0.01s 、振幅为 0.01m. 设以波源振动经过平衡位 置且向 y 轴正向运动作为计时起点,求:( 1 ) B 和 A 两 点之间的振动相位差;( 2 )以 B 为坐标原点写出波动方 程. 一平面简谐波以 400 m·s-1 的波速在均匀媒质中沿 x 轴正向传播 . 已知波源的振动周期为 0.01s 、振 幅为 0.2m. 设以波源振动经过平衡位置且向 y 轴正向运动作为计时起点,写出以距波源 2m 处 为坐标原点的波动方程。
  • 11.2. 已知波形曲线,求振动方程 已知 t=0 时的波形曲 ! 线 t=2s 时的波形曲线 已知 补充 1 、一平面简谐波在 t = 0 y (m) u = 0.08 m/s 时刻的波形图,求 (1) 该波的波动表达式; x (m) P (2) P 处质点的振动方程. O 0.20 0.40 0.60 - 0.04 补充 2 、沿 x 轴负方向传播 的平面简谐波在 t = 2 s 时刻 的波形曲线如图所示,设波 速 u = 0.5 m/s . 求:原点 O 的振动方程. y (m) u t=2s 0.5 O 1 2 x (m)
  • 12.y (m) 沿 x 轴负方向传播的平面简谐波在 t = 2 s 时刻的波形曲线如图所示,设波速 u O = 0.5 m/s . 求:原点 O 的振动方程.  2  4(s) 解:方法一 T   u 0.5 t = 2 s =T/2 。则 t = 0 时波形比题 图中的波形倒退 λ/2 ,如图。 ∴ ∴ 原点 O 的振动方程 为 1  1 y  0.5 cos πt  π (SI ) 2  2 1 2 P x (m) y (m) u t=2s 0.5 O 此时 y0 = 0 ,且朝 y 轴负方向运动, π   2 u t=2s 0.5 1 2 y (m) 0.5 u -1 0 1 x (m) t=0 2 x (m)
  • 13. 2  4(s ) 方法二 T   u 0.5 原点 O 的振动方程 为 3  π y 0.5 cos  ( t  2)  π  (SI ) 2  2 1  1  0.5 cos πt  π (SI ) 2  2 y (m) u t=2s 0.5 O 1 2 x (m)
  • 14.已知 t=2s 时的波形曲线 44 、如图所示为一平面简谐波在 t = 2 s 时刻的波形图,该简谐波的表达式是 y (m) A u x  0 P y  A cos[2 (t  2  ) 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 u 2 u  y P  A cos[2 (t  2)  ] P 处质点的振动方程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 . (该波的振幅 A 、波速 u 与波长 λ 为已知量) u x (m)
  • 15.解:若以此时为计时零点,以 O 点作为坐标原点,则 u  y (m) ∵  2 2    2 A u x  ∴ 波动方程为 y  A cos[2 (t  )  ] 0 P  u 2 当 u 若以 2s 前为计时零点,显然有t t  2 ∴ 以 2s 前为计时零点波动方程为 u x  y  A cos[2 (t  2  )  ]  u 2 x  / 2 时, u /2  u  y p  A cos[ 2 (t  2  )  ]  A cos[ 2 (t  2)  ]  u 2  2 x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