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乡村振兴战略的发展研究与舆情分析

2020-03-01 218浏览

  • 1.关于乡村振兴战略的发展研究 及舆情分析报告 中国农业大学农业规划科学研究所·头条指数 2018年2月
  • 2.“三农”发展背景 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 乡村振兴的总体要求 Contents 实施路径及保障措施 发展趋势
  • 3.1. “三农”发展背景 p 我国“三农” 政策制定的背景 “三农”问题凸显 农业发展方式粗放,农村生态环境问 题突出;农村出现空心化、老龄化等 1 城乡二元结构突出 衰败现象;农民持续增收难度大。 2 贫困人口多在农村 全面小康短板仍在农村 新中国成立后确立的计划经济体制、优先 发展重工业、农产品统购统销、城乡户籍 制度等,使城乡二元结构逐步固化。 3 2015年我国提出7017万贫困人口 将在6年内脱贫,到2020年实现全 面小康扶贫攻坚任务艰巨。 4 产业结构不合理 国际竞争力弱 供大于求与供不应求同时存在,农 业生产成本高,产品质量层次不齐。
  • 4.1. “三农”发展背景 p 我国“三农”政策的发展历程 2002年 十六大报告提 出“城乡统筹 发展”、“全 面建设小康社 会” 2013年 2007年 十七大报告再次提出“推 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 一体化新格局” 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社 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出 20字方针“生产发展、生活 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 管理民主” 农业部提出全国 “美丽乡村”创建 活动 十八大报告提出推进“城乡 一体化”,加大城乡统筹力 度,“工业反哺农业、城市 支持农村”,提出“生态文 明建设” 2005年 (资料来源:中国农业大学农业规划科学研究所整理制图) 2018年 2012年 2018一号文件 关于实施乡村振 兴战略的意见 2015年中央一号文 件首次提出“农村一 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2015年 2017一号文件提 出“供给侧结构 改革”;十九大 提出“乡村振兴 战略” 2017年
  • 5.1. “三农”发展背景 p 成就与问题并存 城乡居民收入不断增长,农村居民收入增长率连续 多年高于城镇居民收入增长率 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不断加大,2016年贫困人口仍有4335万。 40000 25.0 35000 人均收入(元) 25000 15.0 20000 10.0 15000 10000 5.0 5000 0 0.0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2011 2012 2013 2014 2015 2016 城镇 农村 城镇增长率 农村增长率 增长率(%) 20.0 30000
  • 6.1. “三农”发展背景 p 成就与问题并存 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不断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不断提升 我国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发展进程 60 56 50 45 40 35 30 20 27 34 28 20 15 10 0 48 51 0 2.3 一五 二五 三五 四五 五五 六五 七五 八五 九五 十五 十一 十二 五 五 农业科技水平、规模化经营水平仍较低,农产品国际竞争力弱
  • 7.1. “三农”发展背景 p 成就与问题并存 农业税取消,农民负担大幅降低;医疗、教育等条件改善,社会保障体系建立。 与城市相比,城乡社会化服务仍不均等;农村留守老人、儿童问题严重。 农村面貌、生态环境不断改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观念深入人心。 农村空心化严重,农村环境卫生条件仍需改善,农业面源污染、生态退化严重。
  • 8.2. 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 p 2017年10月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中首次提出“乡村振兴战略”。 把解决好“三 农”问题作为 全党工作重中 之重。 1 产业兴旺、生态 宜居、乡风文明、 治理有效、生活 富裕的总要求 2 乡村振兴 战略 完善承包地“三权” 分置制度,第二轮 土地承包到期后再 延长三十年 3 深化农村集体 产权制度改革, 壮大集体经济; 促进农村一二三 产业融合发展, 支持和鼓励农民 就业创业 7 确保国家粮食 安全,饭碗端 在自己手中; 4 健全自治、法 治、德治相结 合的乡村治理 体系 8 56 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 生产体系、经营体系, 实现小农户和现代农业 发展有机衔接; 6 懂农业、爱农 村、爱农民的 “三农”工作 队伍。 9
  • 9.2. 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 p 乡村振兴战略成为近期政策重点。 乡村振兴战略写入党章 2017年10月24日 (资料来源:中国农业大学农业规划科学研究所整理制图) 中央农村工作会议 2017年12月29日 继续聚焦乡村振兴,阐述乡村振兴 战略的目标、道路等 中央1号文件 2018年2月 主题乡村振兴,提出乡村振兴战略的 具体任务与要求
  • 10.2. 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 p 乡村振兴战略成为近期各界人士热议的话题。 (农业部部长) 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是我们党的战略决断, 是中国基本国情的必然选择,是以人民为中心的具 体体现。 乡村振兴战略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 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重点,推进乡村振兴,要 把大力发展农村生产力放在首位。 (农业部副部长) 推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关键要依靠科技创新, 韩 长 赋 韩俊 (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 乡村振兴战略,是在深刻认识城乡关系、变化趋势和 城乡发展规律的基础上提出的重大战略。 今后的发展目标是要促进城乡的融合发展,敢于打破 一切阻碍城乡融合发展的体制机制和政策障碍。 运用新技术,催生新产业,形成新模式,培育新 业态,提高农业的质量、效益、竞争力。 于康震 陈 锡 文 (全国政协常委、经济委员会副主任) 建设中国现代农业,通过各种各样的农业社 会化服务,为小农户提供现代农业技术、经济服 务,比如说通过托管代耕,通过购买农业的社会 化服务,让各种各样的农业现代装备,更好地运 用于小农户的生产中。
  • 11.2. 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 p 乡村振兴战略成为近期各界人士热议的话题。 (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研究员) 土地使用权期限是一个关于土地利用的 基础性问题,不仅事关土地利用效率,更影 响国民基本行为,并且具有定海神针般的稳 定作用。 党 国 英 刘彦随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区域农业与农村发展研究中心主任) 城市与乡村是一个有机体,只有两者都可持续发 展,才能相互支撑。全面落实乡村兴人、兴地、兴权 和兴产业,有效激发乡村活力、能力、动力和竞争力, 系统推进城乡融合、协调、一体和等值化。 (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所长、研究员) 魏后凯 孔 祥 智 乡村善治决定乡村振兴的成败,必须加强基层 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 的乡村治理体系,是一种符合中国国情特点的,更 加完善有效、多元共治的新型乡村治理体系。 (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教授) 村“两委”是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实现乡村振兴 的关键。村“两委” 要按照中央的要求,积极推进 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并在改革中找到进一步发展农村 集体经济的途径;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发挥村 “两委”的带头示范作用。
  • 12.2. 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 p 乡村振兴战略成为近期各界人士热议的话题。 浙江省省委书记车俊: 甘肃省省委书记林铎: 坚持把办好民生实事、“关键小 结合省情实际,着力构建优势产 事”作为乡村振兴的大事来抓, 业、绿色生态和乡村治理体系, 进一步满足农民群众日益增长的 努力夯实陇原乡村的经济、环境 美好生活需要。 和组织基础。 福建省省委书记于伟国: 围绕小农户融入现代化农业发 展,突出“两手抓”:一手抓 有效带动,一手抓有效服务。 (资料来源:中国农业大学农业规划科学研究所整理制图) 湖北省省委书记蒋超良: 着力推进全面发展,按照农业强 省要求,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 改革,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
  • 13.2. 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 p 乡村振兴战略成为近期媒体热点。 总发文量75万篇,阅读量达24亿人次 (资料来源:头条指数,中国农业大学农业规划科学研究所;数据统计时间:2017年1月-2018年1月) 关键词发文量
  • 14.2. 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 p 乡村振兴战略成为近期媒体热点。 总发文量75万篇,阅读量达24亿人次 (资料来源:头条指数,中国农业大学农业规划科学研究所;数据统计时间:2017年1月-2018年1月) 关键词阅读量
  • 15.2. 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 p 乡村振兴战略成为近期媒体热点。 乡村振兴 与乡村旅游、新农村建设、 乡村建设等关键词 关系最为紧密。 (资料来源:中国知网,中国农业大学农业规划科学研究所)
  • 16.2. 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 p 乡村振兴战略成为近期媒体热点。 今日头条作者最关注“生态宜居” 乡村振兴20字总要求发文量构成 今日头条读者最关注“生活富裕” 乡村振兴20字总要求的阅读量构成 产业兴旺 7% 生活富裕 25% 治理有效 6% 乡风文明 18% 生态宜居 44% 产业兴旺 5% 生活富裕 52% 生态宜居 32% 乡风文明 治理有效 7% 4% (资料来源:头条指数,中国农业大学农业规划科学研究所;数据统计时间:2017年1月-2018年1月)
  • 17.2. 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 p 乡村振兴战略成为近期媒体热点。 谁在关注产业兴旺? n 最高阅读量达3万人次; n 东部地区对产业兴旺的 关注度高于西部地区; n 北京、上海、重庆 3大 产业兴旺 阅读量 城市最关注; n 省会城市关注度显著高 于其他城市。 (资料来源:头条指数,中国农业大学农业规划科学研究所;数据统计时间:2017年1月-2018年1月)
  • 18.2. 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 p 乡村振兴战略成为近期媒体热点。 谁在关注生活富裕? n 最高阅读量达29万人次; n 全国除西藏、青海外, 对生活富裕的关注均比 较高; n 北京、上海、天津、重 生活富裕 阅读量 (资料来源:头条指数,中国农业大学农业规划科学研究所;数据统计时间:2017年1月-2018年1月) 庆4大城市最关注。
  • 19.2. 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 p 乡村振兴战略成为近期媒体热点。 谁在关注生态宜居? n 最高阅读量达28万人次; n 中东部地区更关注生态 宜居; n 北京、上海、重庆3大城 生态宜居 阅读量 (资料来源:头条指数,中国农业大学农业规划科学研究所;数据统计时间:2017年1月-2018年1月) 市最关注。
  • 20.2. 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 p 乡村振兴战略成为近期媒体热点。 谁在关注乡风文明? n 最高阅读量达 3.6万人 次; n 省会城市关注度显著高 于其他城市; 乡风文明 阅读量 (资料来源:头条指数,中国农业大学农业规划科学研究所;数据统计时间:2017年1月-2018年1月) n 北京关注度最高。
  • 21.2. 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 p 乡村振兴战略成为近期媒体热点。 谁在关注治理有效? n 最高阅读量达到1.5万人 次; n 东部地区关注度高于西 部地区,省会城市关注 治理有效 阅读量 度显著高于其他城市; n 北京、上海、重庆3大城 市最关注。 (资料来源:头条指数,中国农业大学农业规划科学研究所;数据统计时间:2017年1月-2018年1月) (资料来源:头条指数、中国农业大学农业规划科学研究所)
  • 22.2. 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 p 乡村振兴战略成为近期媒体热点。 谁在关注乡村振兴? n 希望更上一层楼; n 收入高的地区更关心乡村 振兴。 地市级人均GDP 1 Dot=6,000 关注乡村振兴阅读量 (资料来源:头条指数,中国农业大学农业规划科学研究所;数据统计时间:2017年1月-2018年1月)
  • 23.2. 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 p 乡村振兴战略成为近期媒体热点。 谁在关注农民增收? n 希望更上一层楼; n 收入高的地区更关心农民 增收。 农民人均收入 1 Dot=6,000 关注农民增收阅读量 (资料来源:头条指数,中国农业大学农业规划科学研究所;数据统计时间:2017年1月-2018年1月)
  • 24.2. 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 p 乡村振兴战略成为近期媒体热点。 谁在关注城乡融合? n 东部农民人均收入较高地 区,如京津冀、长三角、 珠三角等,更关注城乡融 合发展。 1 Dot=700 关注城乡融合阅读量 农民人均收入 (资料来源:头条指数,中国农业大学农业规划科学研究所;数据统计时间:2017年1月-2018年1月)
  • 25.2. 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 p 乡村振兴战略成为近期媒体热点。 谁在关注脱贫攻坚? n 脱贫攻坚:六盘山区、 秦巴山区、乌蒙山区、 大别山区更关注。 脱贫攻坚阅读量 11+4特困区与重点帮扶地区 (资料来源:头条指数,中国农业大学农业规划科学研究所;数据统计时间:2017年1月-2018年1月)
  • 26.2. 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 p 乡村振兴战略具有重大意义,发展乡村振兴战略—— 3. 是新时代解决我国社 会主要矛盾的迫切要求 1.是从根本上解决新时代 “三农问题”的重要举措 n 只有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才 能有力促进现代农业建设, 加快实现农业现代化; n 才能进一步促进农民增收, 实现农民生活富裕; n 才能更好地促进农村经济社 会发展,实现农村和谐美丽。 n 目前,最大的发展不平衡是 2. 是“五位一体”总体 布局在农村的具体落实 n 乡村振兴的具体要求体现 了经济建设、社会建设、 文化建设、政治建设、生 态文明建设全面提升的内 在要求 城乡之间发展的不平衡,最 大的发展不充分是农业农村 发展的不充分; n 只有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 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 缩小城乡差距,实现城乡融 合,才能促进发展更平衡、 更充分。 4. 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 会、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 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必 然要求 n 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全面 建成小康社会,短板在农村,难 点是农村贫困人口脱贫; n 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全面 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短板 也在农村,难点是实现农业现代 化,并在此基础上实现农村现代 化。 (资料来源:中国农业大学农业规划科学研究所根据《郭翔宇:新时代乡村振兴的指导思想和战略部署》整理)
  • 27.3.乡村振兴的总体要求 加强和改善党对“三 农”工作的领导 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 展 03 建立健全城乡融合 发展机制 03 坚持加强和改善党对农村工作的 坚持重中之重战略地位,切 重塑城乡关系,走城乡融合 领导,为“三农”发展提供坚强 政治保障; 实把农业农村优先发展落到 发展之路;促进城乡要素的 实处; 双向流动; 坚持把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 坚持遵循乡村发展规律,扎 性改革作为主线,加快推进 实推进美丽宜居乡村建设。 要建立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领导责 任制,实行中央统筹、省负总责、 市县抓落实的工作机制; 党政一把手是第一责任人,五级书 记抓乡村振兴。 (资料来源:中国农业大学农业规划科学研究所) 农业农村现代化。
  • 28.3.乡村振兴的总体要求 《十九大报告》: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 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 01 02 03 产业兴旺 生态宜居 乡风文明 紧紧围绕促进产业发 展,引导和推动更多 的资本、技术、人才 等要素向农业农村流 动,调动广大农民的 积极性、创造性,形 成现代农业产业体系, 实现一二三产业融合 发展,保持农业农村 经济发展旺盛活力。 加强农村资源环境保 护,大力改善水电路 气房讯等基础设施, 统筹山水林田湖草保 护建设,保护好绿水 青山和清新清净的田 园风光。 (资料来源:中国农业大学农业规划科学研究所) 促进农村文化教育、 医疗卫生等事业发展, 推进移风易俗、文明 进步,弘扬农耕文明 和优良传统,使农民 综合素质进一步提升、 农村文明程度进一步 提高。 04 治理有效 加强和创新农村社会 治理,加强基层民主 和法治建设,让社会 正气得到弘扬、违法 行为得到惩治,使农 村更加和谐、安定有 序、健全自治、法治、 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 理体系。 05 生活富裕 让农民有持续稳定的 收入来源,经济宽裕, 衣食无忧,生活便利, 共同富裕。
  • 29.3. 乡村振兴战略的总体要求 p 规划目标:2017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指出,乡村振兴战略的目标认为分为三个阶段。 十九大报告提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全面 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阶段目标。 到本世纪中叶 到2035年 到2020年 全面建成小 康社会阶段 把我国建成富强 民主文明和谐美 基本实现社会 丽的社会主义现 主义现代化 代化强国
  • 30.3. 乡村振兴战略的总体要求 p “七条道路”:2017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提出乡村振兴战略的发展道路。 01 02 03 04 05 06 07 必须重塑 必须巩固和 必须深化农 必须坚持人 必须传承发 必须创新乡 城乡关系, 完善农村基 业供给侧结 与自然和谐 展提升农耕 村治理体系, 准脱贫攻坚 走城乡融 本经营制度, 构性改革, 共生,走乡 文明,走乡 走乡村善治 战,走中国 合发展之 走共同富裕 走质量兴农 村绿色发展 村文化兴盛 之路; 特色减贫之 路; 之路; 之路; 之路; 之路; 必须打好精 路。
  • 31.4. 实施路径及保障措施 p 发展策略及实施路径 战略上对接三大 战略、三大任务 • 一带一路 • 场景经济带 科学规划 统筹布局 • 按照科学规划流程开 展乡村振兴规划,避 培育扶持乡村振兴 的新载体 • 乡村农业嘉年华 • 现代产业集群 • 京津冀协同发展 免因为规划的失败导 • 国家农业公园 • 新型城镇化 致的折腾和浪费; • 田园综合体 • 国际产能合作 • 双创 • 统筹各部门各层级, 分步分期实施。 典型示范 体系支撑 模式推广 共进共享 • 建立项目储备 • 加强项目管理 • 明确项目时序 • 建设完善六大体系 • 多主体参与共进共 享 • 农村产业融合示范园 • 农业高新技术示范区 • …… A B (资料来源:中国农业大学农业规划科学研究所) C D E
  • 32.4. 实施路径及保障措施 p 发展策略及实施路径 建立健全城乡融合 发展机制 分类施策 深化城乡综合改革 注重乡风文明建设 n 尊重农村发展规律 n 城郊融合型 n 创新农村经营体制 n 充分认识乡村的价值 n 城乡要素无障碍流动 n 农业发展型 n 厕所革命 n 尊重原有乡村文化体系的基 n 工贸主导型 n 改革和创新土地利用模式 n 休闲服务型 n …… n 特色保护型 n 搬迁撤并型 n …… (资料来源:中国农业大学农业规划科学研究所) 础上吸纳现代文化 n 综合性与发展性 • ……
  • 33.5. 发展趋势 p 政策关注趋势 质量兴农 农户发展 制度性供给 乡村振兴 生态补偿机制 农村人居环境治理 一二三产业融合 山水林田湖草治理 文化建设
  • 34.5. 发展趋势 p 用户关注趋势 n 产权改革方面,土地承包关 系更受关注; 辽宁省 北京市 江苏对土地承包关系关注最 天津市 河北省 宁夏回族自治区 山西省 大; 河南省 江苏省 上海市 用户对产权改革主 题分类的阅读量 n 河北、山东、河南、广东、 重庆市 浙江省 江西省 广东省 广西壮族自治区 海南省 (资料来源:头条指数,中国农业大学农业规划科学研究所;数据统计时间:2017年1月-2018年1月) n 山东、河北、广东对集体产 权制度改革关注最大。
  • 35.5. 发展趋势 p 用户关注趋势 n 农业服 务体 系上农 业补 贴更 受关注; n 河南、 河北 、山东 、广 东对 辽宁省 北京市 天津市 宁夏回族自治区 n 广东、 河南 、山东 、江 苏、 江苏省 上海市 用户对农业服 务体系主题分 类的阅读量 农业补贴关注最大; 重庆市 浙江省 江西省 广西壮族自治区 广东省 海南省 (资料来源:头条指数,中国农业大学农业规划科学研究所;数据统计时间:2017年1月-2018年1月) 河北、 四川 对农村 金融 关注 最大; n 山东、 河北 、河南 对农 业社 会化服务关注最大。
  • 36.5. 发展趋势 p 用户关注趋势 n 产业体系角度,休闲农业和乡 村旅游更受关注,其次是农场 黑龙江省 吉林省 辽宁省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北京市 内蒙古自治区 游关注最高; 河北省 宁夏回族自治区 山西省 山东省 青海省 陕西省 用户对产业体 系主题分类的 阅读量 河南省 上海市 湖北省 四川省 n 广东、山东、河南、江苏对农 江苏省 安徽省 西藏自治区 n 广东、山东、河南、河北、江 苏、四川对休闲农业和乡村旅 天津市 甘肃省 电商; 村电商关注最高; 浙江省 重庆市 湖南省 江西省 贵州省 福建省 云南省 广西壮族自治区 n 河北、河南、山东、广东、江 苏、陕西对农村一二三产业融 广东省 海南省 (资料来源:头条指数,中国农业大学农业规划科学研究所;数据统计时间:2017年1月-2018年1月) 合关注最高。
  • 37.5. 发展趋势 p 用户关注趋势 n 生产体系角度,质量兴农关注 度较低,品牌强农、农业科技 创新和农业信息化各省关注各 天津市 辽宁省 有侧重; 北京市 宁夏回族自治区 山西省 河北省 n 山东省最关注品牌强农; 河南省 江苏省 安徽省 用户对生产体系 主题分类的 阅读量 重庆市 上海市 浙江省 n 陕西更关注农业科技创新; n 广东省更关注农业信息化。 广西壮族自治区 广东省 海南省 (资料来源:头条指数,中国农业大学农业规划科学研究所;数据统计时间:2017年1月-2018年1月) (资料来源:头条指数、中国农业大学农业规划科学研究所)
  • 38.5. 发展趋势 p 用户关注趋势 n 经营体系角度,家庭农场最受 关注,农业合作社和新型农业 经营主体关注度相当; 辽宁省 北京市 宁夏回族 自治区 天津市 n 山东、河南、河北、广东、江 河北省 陕西省 山东省 河南省 苏、四川对家庭农场关注度最 江苏省 上海市 湖北省 安徽省 浙江省 重庆市 用户对经营体 系主题分类的 阅读量 福建省 广西壮族 自治区 高; 广东省 (资料来源:头条指数,中国农业大学农业规划科学研究所;数据统计时间:2017年1月-2018年1月) n 山东、河北、河南对农业合作 社和新型经营主体关注最高。
  • 39.作者及致谢 指 导: 张天柱(中国农业大学农业规划科学研究所所长、教授) 韩一军(中国农业大学经管学院教授) 作 者: 白春明(中国农业大学农业规划科学研究所常务副所长) 柴多梅(中国农业大学农业规划科学研究所总规划师) 尹衍雨(中国农业大学农业规划科学研究所博士) 张 茜(中国农业大学农业规划科学研究所博士) 鲁 燕(中国农业大学农业规划科学研究所) 赵婵璞(中国农业大学农业规划科学研究所) 张 楠(今日头条三农频道) 石 伟(今日头条三农频道)
  • 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