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中级经济师考试《中级金融》模拟试题(一)
时长:100分钟 总分:140分
244浏览 0人已完成答题
题型介绍
题型 | 单选题 | 多选题 | 材料题 |
---|---|---|---|
数量 | 75 | 25 | 4 |
一. 单项选择(本类题共60题,每小题1分,共60分。每小题的备选项中,只有一个符合题意,多选,错选,不选均不得分)
金本位制时期,各国汇率的决定基础是()。
汇率制度是指各国普遍采用的确定本国货币与其它货币汇率的体系。汇率制度在汇率的确定, 汇率的变动等方面都有具体规定,因此,汇率制度对各国汇率的决定有重大影响。
金本位制时期,汇率变动的上下限是()。
汇率制度是指各国普遍采用的确定本国货币与其它货币汇率的体系。汇率制度在汇率的确定, 汇率的变动等方面都有具体规定,因此,汇率制度对各国汇率的决定有重大影响。
根据购买力平价理论,其基本思想是()。
汇率制度是指各国普遍采用的确定本国货币与其它货币汇率的体系。汇率制度在汇率的确定, 汇率的变动等方面都有具体规定,因此,汇率制度对各国汇率的决定有重大影响。
汇率由直接标价法和间接标价法两种标价方法, 其中采用间接标价法的国家有()。
汇率制度是指各国普遍采用的确定本国货币与其它货币汇率的体系。汇率制度在汇率的确定, 汇率的变动等方面都有具体规定,因此,汇率制度对各国汇率的决定有重大影响。
在采用直接标价的前提下,如果需要比原来更少的本币就能兑换一定数量的外国货币,这表明()。
汇率制度是指各国普遍采用的确定本国货币与其它货币汇率的体系。汇率制度在汇率的确定, 汇率的变动等方面都有具体规定,因此,汇率制度对各国汇率的决定有重大影响。
下列人民银行采取的措施中属于运用直接信用控制的货币政策工具是()。
2007年以来,中国经济出现较明显的通货膨胀现象,国内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居高不下。为此中国人民银行采取了一系列货币政策措施予以应对。
为了抑制通货膨胀进一步恶化,保持经济稳定, 中央银行配合财政部门应采取的对策是()。
2007年以来,中国经济出现较明显的通货膨胀现象,国内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居高不下。为此中国人民银行采取了一系列货币政策措施予以应对。
按照一般经济原理,我国存款准备金率上调是在实施()货币政策。
2010年1月18日、2月25日、5月10日,中国人民银行上调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各0.5个百分点,主要目的是对冲流动性和抑制通货膨胀预期,同时也是在向商业银行释放信号,敦促控制信贷投放节奏,以均衡的信贷投放来支持全年经济的平稳增长,但适度宽松货币政策取向并未改变。
存款准备金率上升后,货币乘数会()。
2010年1月18日、2月25日、5月10日,中国人民银行上调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各0.5个百分点,主要目的是对冲流动性和抑制通货膨胀预期,同时也是在向商业银行释放信号,敦促控制信贷投放节奏,以均衡的信贷投放来支持全年经济的平稳增长,但适度宽松货币政策取向并未改变。
存款准备金率的缺点在于()。
2010年1月18日、2月25日、5月10日,中国人民银行上调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各0.5个百分点,主要目的是对冲流动性和抑制通货膨胀预期,同时也是在向商业银行释放信号,敦促控制信贷投放节奏,以均衡的信贷投放来支持全年经济的平稳增长,但适度宽松货币政策取向并未改变。
二. 多项选择题(本类题共20题,每小题2分,共40分。每小题的备选项中,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符合题意,多选,少选,错选,不选均不得分)
存款准备金率上调会使商业银行的()。
2010年1月18日、2月25日、5月10日,中国人民银行上调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各0.5个百分点,主要目的是对冲流动性和抑制通货膨胀预期,同时也是在向商业银行释放信号,敦促控制信贷投放节奏,以均衡的信贷投放来支持全年经济的平稳增长,但适度宽松货币政策取向并未改变。
作为一种效果强烈的货市政策,我国最近频繁使用该货币政策工具,其主要原因是近两年来()。
2010年1月18日、2月25日、5月10日,中国人民银行上调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各0.5个百分点,主要目的是对冲流动性和抑制通货膨胀预期,同时也是在向商业银行释放信号,敦促控制信贷投放节奏,以均衡的信贷投放来支持全年经济的平稳增长,但适度宽松货币政策取向并未改变。
三. 材料题(本类题共20题,总分40分)
2010年1月18日、2月25日、5月10日,中国人民银行上调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各0.5个百分点,主要目的是对冲流动性和抑制通货膨胀预期,同时也是在向商业银行释放信号,敦促控制信贷投放节奏,以均衡的信贷投放来支持全年经济的平稳增长,但适度宽松货币政策取向并未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