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下半年教师资格考试《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真题

时长:120分钟 总分:150分

248浏览 0人已完成答题

题型介绍
题型 单选题 判断题 简答题 材料题
数量 21 4 8 2
一、单项选择(本类题共21题,每小题2.0分,共42分。每小题的备选项中,只有一个符合题意,多选,错选,不选均不得分) 二、判断题(本类题共4题,每小题8.0分,共32分。每小题答对的8.0分,答错扣8分,大题总得分最低扣到0分。) 三、问答题(本类题共4题,每小题10.0分,共40分) 四、材料题(本类题共4题,总分36分)
一. 单项选择(本类题共21题,每小题2.0分,共42分。每小题的备选项中,只有一个符合题意,多选,错选,不选均不得分)
1.

有教无类是我国优秀教育传统,指对各类人平等看待,不分愚贤贵贱都进行教育,该词语出自( )。

问题详情




2.

在当代教育学理论发展过程中,心理学家布卢姆提出了( )。

问题详情




3.

古代学校教育不仅脱离生产劳动,而且鄙视生产劳动,这主要反映了哪一因素对教育的制约( )。

问题详情




4.

关于影响人的发展因素问题,曾出现过“生而知之”的“天才论”这种理论属于( )。

问题详情




5.

反映各级各类学校人才培养具体质量规格要求的是( )。

问题详情




6.

标志着课程论作为独立学科出现,也是教育史上第一部课程论的专著是( )。

问题详情




7.

在课程和教学理论的发展过程中,曾出现形式教育论和实质教育论之争,这是对哪一关系的争论( )。

问题详情




8.

学完“压强”概念,学生理解了“在同等压力下,受力面积越大压强越小”的道理,田老师要求学生举例说明这个原理在生活中的运用,田老师贯彻的主要教学原则是( )。

问题详情




9.

于老师在讲台上把一张纸揉成团,把另一张纸烧成灰,由此让学生来理解物质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于老师采用的教学方法是( )。

问题详情




10.

在一次志愿者活动结束后,马老师要求同学们对自己这一天的表现进行反思,并写出心得体会,马老师运用的德育方法是( )。

问题详情




11.

学校实施德育的基本途径是( )。

问题详情




12.

一件白衬衫在灯光昏暗的室内和阳光明媚的户外,其亮度差别很大,但是人们都能将色知觉为白色衬衫,这反映了知觉有( )。

问题详情




13.

教师:“面粉可以做什么?”

学生甲:“可以做面包、蛋糕、馒头、花卷、油条、面条。”

学生乙:“可以做馒头、调磁针水、捏面人。”

上述对话说明乙比甲的思维更具有( )。

问题详情




14.

学生对遗传与变异之间关系的学习属于( )。

问题详情




15.

晓杰在阅读课文时常常自我提问:“我对课文表达的内容清楚了吗?我抓住了课文的重点了吗?”,这种学习策略属于( )。

问题详情




16.

民辉在解答难题时产生的疑惑、惊讶、焦躁等情感体验属于( )。

问题详情




17.

当志君看到他喜欢的中国乒乓球队在2020年东京奥运会夺冠获胜时欣喜若狂,这种情感状态属于( )。

问题详情




18.

晓颖是个诚实勤奋好学的好学生,这些特征属于( )。

问题详情




19.

雨晴通过写诗作画让自己走出困扰,摆脱失去亲人的痛苦,这种情绪调节方法是( )。

问题详情




20.

国强认为欺负弱小是不可取的,不道德的,因此他在生活中总是能自觉杜绝这样的行为,这说明其品德发展处于( )。

问题详情




21.

“学生过度兴奋,各行其是,随便插嘴,故意捣乱”等词语,描述的是哪一类课堂气氛的表现?( )

问题详情




二. 判断题(本类题共4题,每小题8.0分,共32分。每小题答对的8.0分,答错扣8分,大题总得分最低扣到0分。)
1.

美育就是艺术教育。

问题详情


2.

学校教学应以间接经验为主。

问题详情


3.

阿特金森认为,力求成功者旨在获取成就,他们倾向于选择稳操胜券的任务。

问题详情


4.

场独立性的学生比场依存性的学生更加优秀。

问题详情


三. 问答题(本类题共4题,每小题10.0分,共40分)
1.

为什么说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起主导作用。

问题详情
2.

简述学校教学工作的意义。

问题详情
3.

注意的品质有哪些?

问题详情
4.

简述福勒的教师成长三阶段论。

问题详情
5.

李老师主要运用了哪种德育方法?(4分)

问题详情

材料:新学期班主任李老师接了一个新班,李老师第一天走进教室,发现卫生状况非常差,桌仰椅翻,污物满地。看到这种情景,李老师一声不吭地拿起扫帚把地面打扫干净,然后又把桌椅重新摆好,一切都收拾好了,才请同学们进教室上课。坐在老师新打扫过的教室,全班同学一个个出奇地规矩。

第二天,李老师依旧如此。有一些同学说话了:“李老师让我们打扫吧。”李老师微笑着说:“不,这一周我做值日。”一周后,李老师,安排了值日表,每天值日的学生都非常认真负责,就连卫生角也打扫得干干净净。

教室卫生向来由学生轮流打扫,很少见过老师也做值日的。李老师不仅这样做了,而且做在学生之前,做的一丝不苟,学生由起初的费解到后来的愧疚,以致最后肃然起敬。在李老师的带动下,这个有名的卫生差班,周周都能得到卫生流动红旗,还不时得到学校的表扬。

6.

结合材料分析,这一德育方法的含义和运用要求(14分)

问题详情

材料:新学期班主任李老师接了一个新班,李老师第一天走进教室,发现卫生状况非常差,桌仰椅翻,污物满地。看到这种情景,李老师一声不吭地拿起扫帚把地面打扫干净,然后又把桌椅重新摆好,一切都收拾好了,才请同学们进教室上课。坐在老师新打扫过的教室,全班同学一个个出奇地规矩。

第二天,李老师依旧如此。有一些同学说话了:“李老师让我们打扫吧。”李老师微笑着说:“不,这一周我做值日。”一周后,李老师,安排了值日表,每天值日的学生都非常认真负责,就连卫生角也打扫得干干净净。

教室卫生向来由学生轮流打扫,很少见过老师也做值日的。李老师不仅这样做了,而且做在学生之前,做的一丝不苟,学生由起初的费解到后来的愧疚,以致最后肃然起敬。在李老师的带动下,这个有名的卫生差班,周周都能得到卫生流动红旗,还不时得到学校的表扬。

7.

请用迁移相关理论分析上述学习现象。

问题详情

材料:王老师是初中语文老师,根据教学进度安排,最近他开始讲授古代诗歌单元,在教学时,他先是引导学生探索五言绝句的平仄规律,刚开始学生总结不准确,经过多次讲解和引导,学生掌握了五言绝句的平仄规律,随后,王老师发现,当学生又学习五言律诗时,他们很快就能总结出五言律诗的平仄规律,再后来,当学生学习七言律诗时,也很快总结出了其平仄规律。

本单元结束后,王老师进行教学反思:学生之所以能很容易地总结出七言律诗的平仄规律,是因为学生已经掌握了五言绝句、五言律诗的平仄规律,他们利用已掌握的方法进行分析,很快就能总结出七言律诗的平仄规律。

8.

该迁移理论对教学有何启示?(8分)

问题详情

材料:王老师是初中语文老师,根据教学进度安排,最近他开始讲授古代诗歌单元,在教学时,他先是引导学生探索五言绝句的平仄规律,刚开始学生总结不准确,经过多次讲解和引导,学生掌握了五言绝句的平仄规律,随后,王老师发现,当学生又学习五言律诗时,他们很快就能总结出五言律诗的平仄规律,再后来,当学生学习七言律诗时,也很快总结出了其平仄规律。

本单元结束后,王老师进行教学反思:学生之所以能很容易地总结出七言律诗的平仄规律,是因为学生已经掌握了五言绝句、五言律诗的平仄规律,他们利用已掌握的方法进行分析,很快就能总结出七言律诗的平仄规律。

四. 材料题(本类题共4题,总分36分)
1.

材料:新学期班主任李老师接了一个新班,李老师第一天走进教室,发现卫生状况非常差,桌仰椅翻,污物满地。看到这种情景,李老师一声不吭地拿起扫帚把地面打扫干净,然后又把桌椅重新摆好,一切都收拾好了,才请同学们进教室上课。坐在老师新打扫过的教室,全班同学一个个出奇地规矩。

第二天,李老师依旧如此。有一些同学说话了:“李老师让我们打扫吧。”李老师微笑着说:“不,这一周我做值日。”一周后,李老师,安排了值日表,每天值日的学生都非常认真负责,就连卫生角也打扫得干干净净。

教室卫生向来由学生轮流打扫,很少见过老师也做值日的。李老师不仅这样做了,而且做在学生之前,做的一丝不苟,学生由起初的费解到后来的愧疚,以致最后肃然起敬。在李老师的带动下,这个有名的卫生差班,周周都能得到卫生流动红旗,还不时得到学校的表扬。

问题详情
1.

李老师主要运用了哪种德育方法?(4分)

问题详情
2.

结合材料分析,这一德育方法的含义和运用要求(14分)

问题详情
2.

材料:王老师是初中语文老师,根据教学进度安排,最近他开始讲授古代诗歌单元,在教学时,他先是引导学生探索五言绝句的平仄规律,刚开始学生总结不准确,经过多次讲解和引导,学生掌握了五言绝句的平仄规律,随后,王老师发现,当学生又学习五言律诗时,他们很快就能总结出五言律诗的平仄规律,再后来,当学生学习七言律诗时,也很快总结出了其平仄规律。

本单元结束后,王老师进行教学反思:学生之所以能很容易地总结出七言律诗的平仄规律,是因为学生已经掌握了五言绝句、五言律诗的平仄规律,他们利用已掌握的方法进行分析,很快就能总结出七言律诗的平仄规律。

问题详情
1.

请用迁移相关理论分析上述学习现象。

问题详情
2.

该迁移理论对教学有何启示?(8分)

问题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