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下半年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部分真题

时长:120分钟 总分:110分

358浏览 0人已完成答题

题型介绍
题型 单选题 简答题 材料题
数量 20 7 2
一、单项选择(本类题共20题,每小题2.0分,共40分。每小题的备选项中,只有一个符合题意,多选,错选,不选均不得分) 二、问答题(本类题共3题,每小题10.0分,共30分) 三、材料题(本类题共9题,总分40分)
一. 单项选择(本类题共20题,每小题2.0分,共40分。每小题的备选项中,只有一个符合题意,多选,错选,不选均不得分)
1.

古代思想家管仲说,“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这句话反映了教师劳动具有( )。

问题详情




2.

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主要内容是( )。

问题详情




3.

在我国近代教育史上,以日本学制为蓝本,以“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为指导思想制定并实施的学制是( )。

问题详情




4.

中国少年先锋队是一个少年儿童的群众组织,其队旗上的图案是( )。

问题详情




5.

根据实验目的的不同,可将教育实验分为( )。

问题详情




6.

小学班集体形成的主要标志是( )。

问题详情




7.

琳琳参加学校活动时,出现头晕、恶心等中暑现象。此时,教师首先应采取的正确做法是( )。

问题详情




8.

识字教学中,教师将“辩”“辨”“辫”“瓣”的不同部件标成红色,以帮助学生更好区别。这一做法符合( )。

问题详情




9.

心理活动的准备状态有时有助于问题的解决,有时又会妨碍问题的解决,这种影响问题解决的心理活动准备状态属于( )。

问题详情




10.

皮亚杰认为,处于具体运算阶段的儿童,其思维的典型特点是( )。

问题详情




11.

教师上课提问时,有的学生总是急于表现甚至没有弄清题意便抢先回答,这列学生的认知风格属于( )。

问题详情




12.

在教师的帮助下,小学生通过列提纲、画思维导图等方式进行学习,这种学习策略属于( )。

问题详情




13.

某小学为了弘扬传统文化,开设了中华传统经典诵读、民族乐器、地方戏曲等课程,这类属于( )。

问题详情




14.

小学语文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常用“会读、会写、会说、会背”等行为动词表述教学目标,这类教学目标属于( )。

问题详情




15.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提出,为了提高义务教育质量,深化课程与教学方法改革,中小学教学组织形式推行( )。

问题详情




16.

相比较而言,更有利于学生掌握系统知识的课程类型是( )。

问题详情




17.

2001年启动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倡导“教师即课程开发者”,该课程实施取向属于( )。

问题详情




18.

《学记》中的下列语句,体现循序渐进教学原则的是( )。

问题详情




19.

科学课上,张老师在讲台上做水的加温和降温实验,让学生观察水的状态变化。张老师采用的教学方法是( )。

问题详情




20.

小红语文测验得了90分,但与全班平均成绩相比属于“中下”,老师鼓励她继续努力,争取取得更好成绩。这种评价方式属于( )。

问题详情




二. 问答题(本类题共3题,每小题10.0分,共30分)
1.

简述儿童心理发展“关键期”的教育意义。

问题详情
2.

简述学校德育陶冶法及其要求。

问题详情
3.

简述小学教师进行教学研究的基本要求。

问题详情
4.

分析材料中低年级小学生的行为表现。(10分)

问题详情

材料:一(2)班的学生经常向刘老师提出一些“稀奇古怪”的问题。比如,当她在课堂上讲太阳和月亮时,有的学生便会问:“老师,太阳为什么白天出来?月亮为什么晚上才出来?”刘老师对这样的问题还能回答。但有些学生提出的问题,就让她难以应对了。比如,有的学生会问:“老师,为什么有的小朋友跟爸爸姓,有的小朋友跟妈妈姓?”“我能成为齐天大圣吗?”“你喜欢熊大还是熊二?”等等。

5.

结合材料谈谈教师应如何对待学生“稀奇古怪”的提问。(10分)

问题详情

材料:一(2)班的学生经常向刘老师提出一些“稀奇古怪”的问题。比如,当她在课堂上讲太阳和月亮时,有的学生便会问:“老师,太阳为什么白天出来?月亮为什么晚上才出来?”刘老师对这样的问题还能回答。但有些学生提出的问题,就让她难以应对了。比如,有的学生会问:“老师,为什么有的小朋友跟爸爸姓,有的小朋友跟妈妈姓?”“我能成为齐天大圣吗?”“你喜欢熊大还是熊二?”等等。

6.

对刘老师的教学行为进行评析。(10分)

问题详情

材料:刘老师讲到“白求恩不远万里来到中国”时,一个学生突然大声说:“那么远?怎么来?是坐飞机,还是坐轮船?”同学们都笑了起来。刘老师也笑了,想了想,向同学们提出了这样几个问题:白求恩来中国的方式可能有哪几种?“不远万里”又该怎样解释?这体现了白求恩的什么精神?经过热烈的讨论,同学们明白了:无论是坐飞机、轮船,还是坐汽车、马车,白求恩不远万里来到中国,这体现了他的国际主义精神。

7.

结合材料分析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角色。(10分)

问题详情

材料:刘老师讲到“白求恩不远万里来到中国”时,一个学生突然大声说:“那么远?怎么来?是坐飞机,还是坐轮船?”同学们都笑了起来。刘老师也笑了,想了想,向同学们提出了这样几个问题:白求恩来中国的方式可能有哪几种?“不远万里”又该怎样解释?这体现了白求恩的什么精神?经过热烈的讨论,同学们明白了:无论是坐飞机、轮船,还是坐汽车、马车,白求恩不远万里来到中国,这体现了他的国际主义精神。

三. 材料题(本类题共9题,总分40分)
1.

材料:一(2)班的学生经常向刘老师提出一些“稀奇古怪”的问题。比如,当她在课堂上讲太阳和月亮时,有的学生便会问:“老师,太阳为什么白天出来?月亮为什么晚上才出来?”刘老师对这样的问题还能回答。但有些学生提出的问题,就让她难以应对了。比如,有的学生会问:“老师,为什么有的小朋友跟爸爸姓,有的小朋友跟妈妈姓?”“我能成为齐天大圣吗?”“你喜欢熊大还是熊二?”等等。

问题详情
1.

分析材料中低年级小学生的行为表现。(10分)

问题详情
2.

结合材料谈谈教师应如何对待学生“稀奇古怪”的提问。(10分)

问题详情
2.

材料:刘老师讲到“白求恩不远万里来到中国”时,一个学生突然大声说:“那么远?怎么来?是坐飞机,还是坐轮船?”同学们都笑了起来。刘老师也笑了,想了想,向同学们提出了这样几个问题:白求恩来中国的方式可能有哪几种?“不远万里”又该怎样解释?这体现了白求恩的什么精神?经过热烈的讨论,同学们明白了:无论是坐飞机、轮船,还是坐汽车、马车,白求恩不远万里来到中国,这体现了他的国际主义精神。

问题详情
1.

对刘老师的教学行为进行评析。(10分)

问题详情
2.

结合材料分析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角色。(10分)

问题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