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下半年小学《综合素质》考试真题及解析

时长:120分钟 总分:150分

182浏览 1人已完成答题

题型介绍
题型 单选题 简答题 材料题
数量 29 4 3
一、单项选择(本类题共29题,每小题2.0分,共58分。每小题的备选项中,只有一个符合题意,多选,错选,不选均不得分) 二、材料题(本类题共3题,总分42分) 三、问答题(本类题共1题,每小题50.0分,共50分)
一. 单项选择(本类题共29题,每小题2.0分,共58分。每小题的备选项中,只有一个符合题意,多选,错选,不选均不得分)
1.

吴老师经常通过和学生聊天来了解他们的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再结合他们学习特点进行分层教学。吴老师的做法说明他关注( )。

问题详情




2.

于老师认为,小学生与其开设综合实践活动课浪费时间和精力,倒不如利用这些课时多上语文课和数学课,于老师的看法( )。

问题详情




3.

赵老师板书时写错字,王亮同学站起来大声说:老师,字写错了!赵老师不高兴地说:多什么嘴,你是老师,我是老师?坐下!王亮默默地坐下了,自此没人敢指出老师的错误了,关于老师的做法评价正确的是( )。

问题详情




4.

学校安排老师集体学习与培训,杨老师总推脱,她说:年龄大了,学什么?杨老师缺乏( )。

问题详情




5.

某教科所开发的在线课程因针对性强、收费合理而广受好评。孙校长得知后,推荐学生购买该在线课程。他在全校教职工大会上说:“自愿购买,如果因为经济条件无法购买的,可由家长向班主任解释说明。”孙校长的做法( )。

问题详情




6.

某小学修建大楼,要求学生家长每人缴纳3000元资款,并承诺学生毕业后资款返还。该学校的做法( )。

问题详情




7.

强强父母外出打工,让12岁的他和弟弟单独居住。这种行为( )。

问题详情




8.

小学生秦某在课间休息时玩手机,班主任李某以学校不准带手机为由没收其手机,一直没有归还。班主任李某的做法( )

问题详情




9.

面对办学成本的不断增长,周校长计划将自己捐资举办的民办学校转型为营利性民办学校,通过向学生收取合理学费,来保障教育质量。周校长的做法( )

问题详情




10.

某学校收了1057万钱,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该钱用于( )。

问题详情




11.

某小学组织六年级学生秋游,活动前与学生家长签订了学校免责协议。活动中,学生孙某不慎摔伤。对此事故责任的判断,正确的是( )。

问题详情




12.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有权决定特别行政区设立及其基本制度的是( )

问题详情




13.

玲玲的圆珠笔不见了,赵老师让同学们在教室里帮玲玲寻找。当发现圆珠笔在婷婷课桌的抽展里时,赵老师劈头盖脸地把婷婷批评了一通。对于赵老师的做法,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问题详情




14.

亦凡的妈妈要求梁老师把弱视的亦凡调到教室前排,梁老师答应了。可两周过去了,亦凡还坐在后排。见此情形,亦凡的妈妈带上礼物到梁老师家拜访。第二天,梁老师把亦凡的座位调到了前排。这表明梁老师的职业道德修养所处的阶段是( )。

问题详情




15.

本学期四(1) 班方老师组织学生开展了多次防火、防灾及交通安全等主题活动。这表明方老师( )。

问题详情




16.

师德楷模汪金权老师,几十年如一日,扎根大别山,爱生如子,爱岗敬业。为乡村教育奉献了毕生精力。这体现的教师职业特点是( )。

问题详情




17.

罐头食品耐久贮,便运输,在现代生活中非常普遍。下列选项中,发明食品罐藏法的是( )。

问题详情




18.

温标是温度的数值表示法,它是为度量物体温度高低而对温度零点和分度方法所作的规定。下列选项中,最早建立的温标是( )。

问题详情




19.

二战期间,确认了日本归还所侵占的台湾等令土。该国际会议名称是( )。

问题详情




20.

晚清的谴责小说题材广泛,涉及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是近代中国社会的-面镜子。下列选项中,不属于晚清谴责小说的是( )。

问题详情




21.

北宋文学家王安石在《元日》中写道:“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诗中所描写的“元日” 对应今天的节日是( )。

问题详情




22.

杜甫“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一诗称赞的诗人是( )。

问题详情




23.

书法是中国传统艺术之一,已有三千多年历史,讲究用笔、结构、章法和墨法等艺术表现手段,形成了风格多样的书体。右图是宋徽宗的书法作品。该作品的书体被称为( )。

问题详情




24.

蒙学是旧时对儿童进行启蒙教育的私塾。下列选项中,不属于我国古代蒙学读本的是( )。

问题详情




25.

标准差是一-组数据分散程度的一种度量,是表示精确度的重要指标。在一次考试后,甲组同学的成绩分别为83、82、 81. 79、78、77,则该组同学成绩的平均分和标准差是( )。

问题详情




26.

在Word中,如果误删了某段文字内容,要恢复到误删前的状态,应点击的图标是( )。


问题详情




27.

在PowerPoint编辑状态下,下列功能不能实现的是( )。

问题详情




28.

下列选项中,与“小说-散文”逻辑关系相同的是( )。

问题详情




29.

找规律填数字是- -项很有趣的活动,特别锻炼观察和思考能力。按照“1=2、2=4、 3=12” 的规律。下列选项中应填入“4=( )”中的是( )。

问题详情




二. 材料题(本类题共3题,总分42分)
1.

李老师组建了艺术团,组织学生们学习声乐,器乐等,面对家长的质疑,李老师解释到:音乐不能让他们成才,但是能让他们的世界丰富多彩。

李老师利用课余时间指导学生们唱歌,朗诵,孩子们的艺术天分逐渐显现出来。

因身体残缺,媛媛闷闷不乐,不太合群,自从参加艺术团后,媛媛找到了自己的兴趣,唱歌跳舞等活动已成为她生活中的一部分。李老师发现后,便帮她训练气息,发音。媛媛的唱歌水平不断提高了,性格也变得好起来。

孩子们平时不敢抬头,坐姿站姿都低头盲态…,老师看到很心疼。李老师开设形体课,让学生通过触摸身体各个部位,帮助学生了解坐姿,站姿等。后来,学生们身体变得行首挺胸,越来越自信了。

问题详情
1.

请结合材料,从学生观的角度评析李老师的教育行为。

问题详情
2.

“老师,小樱又大闹天宫了!”班长气喘吁吁地跑来告诉正准备去上课的唐老师。唐老师来到教室,只见教室里一片狼藉,作业本撒了一地,小樱眼含泪水,满脸愤怒。周围的同学有的面露不满,有的幸灾乐祸,等着看老师怎样收恰小樱,唐老师却平静地说:“为什么一大早就哭了呀?一日之计在于晨,同学们赶紧把作业本捡起来。”唐老师走近小樱说:“先坐下,有什么事上完课再告诉老师。”小樱慢慢坐下来。紧握的双拳松开了,目光也变得平和了。唐老师说:“开始上课吧。”

下课后,唐老师对小樱说:“你能安静下来.上课,很好课前发生了什么事?能告诉老师吗?”小樱告诉唐老师,一大早,几个调皮的男生看见教室里的桌椅被弄得东倒西歪的,因为她以前做过这种恶作剧,就起哄说是小樱干的,小樱顿时火冒三丈,脱口就骂,那些同学回了几句,她更火了,便把同学们的作业本扔到了地上。

听完小樱的述说,唐老师把起哄的学生也叫到办公室,听了各人的陈述,弄清了当时的情形,让他们各自反思并向对方道歉。唐老师肯定了小樱和几位同学的认错态度,希望大家用宽容、公正的心对待同学,共建一个积极奋进、和谐向上的班集体。此后、同学们开始慢慢接纳小樱了。

问题:

问题详情
1.

请结合材料,从教师职业道德的角度,评析唐老师的教育行为。

问题详情
3.

王国维先生在《元宋戏曲史》开宗明义的一段话已经成为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经典论述:“凡一代育一代之文学:楚之骚,汉之赋,六代之骈语,唐之诗,宋之词,元之曲,皆所谓一代之文学,而后世莫能继焉者也。”把元代的戏曲剧本与楚骚汉赋、唐诗宋词等并称,这一系列再加。上明清小说,完整的构成了一部中国古代文学一脉相承的进化史。
但是,悉心琢磨一下这些文学体裁在各自时代中,其创作者的身份和创作目的,以及接受者的文化水平和总体数量,就会发现,用这样线性进化论文学史观,把作为通俗文化的戏曲作品与属于精英文化的经典文学体裁和作品相提并论,是有问题的。
王国维所赞赏的元曲,是经过了几百年的自然存毁和文人汰选而被经典化的戏曲文学作品,与楚骚、汉赋、唐诗、宋词共同进入了知识分子的阅读史。但戏曲从来就不是为阅读而产生的一种文学体裁。戏曲创作本身是娱乐市场上的生产活动,为商业演出提供素材加工服务,在与戏曲相关的全部活动中,戏班的组织、演员的培养演出实践的安排、管理、宣传、观众的接受与反应、等等,每一个元素的重要性都不亚于戏曲的文学创作本身,甚至可以说,正是这些戏曲文学之外的元素才构成了戏曲之所以成为戏曲的本质特征。
王国维在《宋元戏曲史》自序中成称:“世之为此学者自余始,其所贡于此学者亦以此书维多。”这话不假,这种将戏曲史纳入正统文学进化史,侧重文学曲词,关注经典作家作品的观念,多年来一直是中国戏曲史的主流研究思路。虽说从,上个世纪三十年代周贻白的《中国剧场史》到五十年代徐慕云的《中国戏剧史》可以看出,确实也有学者在努力拓展戏曲史的研究领域,对戏曲的舞台结构、班社组织、演出排场、服装道具等有所涉猎,但仍然是以经典戏曲研究为主体,缓慢积累着周边的知识信息,没有能够通过戏曲史的研究呈现出具体的生活体验和广泛的社会现实。
公平地讲,《宋元戏曲史》诞生的年代,正是梁启超批判中国传统史学之弊端一“知有朝廷而不知有国家;知有个人而不知有群体;知有陈迹而不知有今务”的话音刚落之时,而王国维就已经把几百年来在文人士大夫眼中都不入流的元曲,纳入了中国正统古典文学的进化系列。在当时,其开创性的学术价值和震撼性的时代意义自不待言。而研究内容局限于文学也有其不得已之缘由。他在《宋元戏曲史》中所考察“宋金以前杂剧院本,今无一存”,而戏曲演出相关的全部活动也限于传统历史记载的偏见,都只能在边边角角的史料中找到寥寥数语。
在其后近百年间,戏曲史的研究思路仍然长期受到局限,也不能归咎于对王国维的路径依赖,而要归因于学界自身生存状态的局限。可以说直到二.十世纪末,国内的市场经济逐渐发展起来,各项文化产业均市场化之后,国人才开始对于都市生活、市民社会,娱乐产业有了切身的认识和体会,才能够有基础去观察相应的历史现象。这其实是个有趣的历史悖论,我们常说,学习历史是为了解现在,但是如果没有现实经验的对照,我们往往也认不出历史曾经的面貌。
(摘编自王艺《当我们谈论戏曲史的时候,我们在谈论什么?》)

问题详情
1.

(1)文章认为,不能把戏曲作品与经典文学作品相提并论,其理由是什么?请简要概括

(2)我们应当如何研究中国古代戏曲史,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折。

问题详情
三. 问答题(本类题共1题,每小题50.0分,共50分)
1.

材料一:

“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他回首往事时,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愧...”《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主角保尔柯察金以其钢铁般的意志和为理想而献身的精神,激励了一代代青年投身社会主义建设。

材料二:

生活不能等待别人来安排,“要自己去争取与奋斗”,《平凡的世界》里农村青年人物--孙少平,在苦难面前咬牙坚持,积极抗争,让一代代人从中获得精神的力量,增添了克服困难的勇气。

结合上述材料所引发的思考与感悟,写一篇论说文。

要求:用规范的现代汉语写作,角度自选,立意自定,标题自拟,不少于800字。

问题详情
2.

请结合材料,从学生观的角度评析李老师的教育行为。

问题详情

李老师组建了艺术团,组织学生们学习声乐,器乐等,面对家长的质疑,李老师解释到:音乐不能让他们成才,但是能让他们的世界丰富多彩。

李老师利用课余时间指导学生们唱歌,朗诵,孩子们的艺术天分逐渐显现出来。

因身体残缺,媛媛闷闷不乐,不太合群,自从参加艺术团后,媛媛找到了自己的兴趣,唱歌跳舞等活动已成为她生活中的一部分。李老师发现后,便帮她训练气息,发音。媛媛的唱歌水平不断提高了,性格也变得好起来。

孩子们平时不敢抬头,坐姿站姿都低头盲态…,老师看到很心疼。李老师开设形体课,让学生通过触摸身体各个部位,帮助学生了解坐姿,站姿等。后来,学生们身体变得行首挺胸,越来越自信了。

3.

请结合材料,从教师职业道德的角度,评析唐老师的教育行为。

问题详情

“老师,小樱又大闹天宫了!”班长气喘吁吁地跑来告诉正准备去上课的唐老师。唐老师来到教室,只见教室里一片狼藉,作业本撒了一地,小樱眼含泪水,满脸愤怒。周围的同学有的面露不满,有的幸灾乐祸,等着看老师怎样收恰小樱,唐老师却平静地说:“为什么一大早就哭了呀?一日之计在于晨,同学们赶紧把作业本捡起来。”唐老师走近小樱说:“先坐下,有什么事上完课再告诉老师。”小樱慢慢坐下来。紧握的双拳松开了,目光也变得平和了。唐老师说:“开始上课吧。”

下课后,唐老师对小樱说:“你能安静下来.上课,很好课前发生了什么事?能告诉老师吗?”小樱告诉唐老师,一大早,几个调皮的男生看见教室里的桌椅被弄得东倒西歪的,因为她以前做过这种恶作剧,就起哄说是小樱干的,小樱顿时火冒三丈,脱口就骂,那些同学回了几句,她更火了,便把同学们的作业本扔到了地上。

听完小樱的述说,唐老师把起哄的学生也叫到办公室,听了各人的陈述,弄清了当时的情形,让他们各自反思并向对方道歉。唐老师肯定了小樱和几位同学的认错态度,希望大家用宽容、公正的心对待同学,共建一个积极奋进、和谐向上的班集体。此后、同学们开始慢慢接纳小樱了。

问题:

4.

(1)文章认为,不能把戏曲作品与经典文学作品相提并论,其理由是什么?请简要概括

(2)我们应当如何研究中国古代戏曲史,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折。

问题详情

王国维先生在《元宋戏曲史》开宗明义的一段话已经成为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经典论述:“凡一代育一代之文学:楚之骚,汉之赋,六代之骈语,唐之诗,宋之词,元之曲,皆所谓一代之文学,而后世莫能继焉者也。”把元代的戏曲剧本与楚骚汉赋、唐诗宋词等并称,这一系列再加。上明清小说,完整的构成了一部中国古代文学一脉相承的进化史。
但是,悉心琢磨一下这些文学体裁在各自时代中,其创作者的身份和创作目的,以及接受者的文化水平和总体数量,就会发现,用这样线性进化论文学史观,把作为通俗文化的戏曲作品与属于精英文化的经典文学体裁和作品相提并论,是有问题的。
王国维所赞赏的元曲,是经过了几百年的自然存毁和文人汰选而被经典化的戏曲文学作品,与楚骚、汉赋、唐诗、宋词共同进入了知识分子的阅读史。但戏曲从来就不是为阅读而产生的一种文学体裁。戏曲创作本身是娱乐市场上的生产活动,为商业演出提供素材加工服务,在与戏曲相关的全部活动中,戏班的组织、演员的培养演出实践的安排、管理、宣传、观众的接受与反应、等等,每一个元素的重要性都不亚于戏曲的文学创作本身,甚至可以说,正是这些戏曲文学之外的元素才构成了戏曲之所以成为戏曲的本质特征。
王国维在《宋元戏曲史》自序中成称:“世之为此学者自余始,其所贡于此学者亦以此书维多。”这话不假,这种将戏曲史纳入正统文学进化史,侧重文学曲词,关注经典作家作品的观念,多年来一直是中国戏曲史的主流研究思路。虽说从,上个世纪三十年代周贻白的《中国剧场史》到五十年代徐慕云的《中国戏剧史》可以看出,确实也有学者在努力拓展戏曲史的研究领域,对戏曲的舞台结构、班社组织、演出排场、服装道具等有所涉猎,但仍然是以经典戏曲研究为主体,缓慢积累着周边的知识信息,没有能够通过戏曲史的研究呈现出具体的生活体验和广泛的社会现实。
公平地讲,《宋元戏曲史》诞生的年代,正是梁启超批判中国传统史学之弊端一“知有朝廷而不知有国家;知有个人而不知有群体;知有陈迹而不知有今务”的话音刚落之时,而王国维就已经把几百年来在文人士大夫眼中都不入流的元曲,纳入了中国正统古典文学的进化系列。在当时,其开创性的学术价值和震撼性的时代意义自不待言。而研究内容局限于文学也有其不得已之缘由。他在《宋元戏曲史》中所考察“宋金以前杂剧院本,今无一存”,而戏曲演出相关的全部活动也限于传统历史记载的偏见,都只能在边边角角的史料中找到寥寥数语。
在其后近百年间,戏曲史的研究思路仍然长期受到局限,也不能归咎于对王国维的路径依赖,而要归因于学界自身生存状态的局限。可以说直到二.十世纪末,国内的市场经济逐渐发展起来,各项文化产业均市场化之后,国人才开始对于都市生活、市民社会,娱乐产业有了切身的认识和体会,才能够有基础去观察相应的历史现象。这其实是个有趣的历史悖论,我们常说,学习历史是为了解现在,但是如果没有现实经验的对照,我们往往也认不出历史曾经的面貌。
(摘编自王艺《当我们谈论戏曲史的时候,我们在谈论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