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一建职业资格考试《港口与航道》真题
时长:240分钟 总分:160分
303浏览 0人已完成答题
题型介绍
题型 | 单选题 | 多选题 | 简答题 | 材料题 |
---|---|---|---|---|
数量 | 20 | 10 | 21 | 5 |
一. 单项选择(本类题共20题,每小题1分,共20分。每小题的备选项中,只有一个符合题意,多选,错选,不选均不得分)
二. 多项选择题(本类题共10题,每小题2分,共20分。每小题的备选项中,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符合题意,多选,少选,错选,不选均不得分)
三. 材料题(本类题共21题,总分120分)
某十万吨级海港码头,采用重力式沉箱结构,沉箱外形尺寸见图1-1、1-2,沉箱被隔墙均匀地分为12个隔仓,沉箱四周壁厚为500mm,中间隔墙厚为250mm,底板厚为1500mm。沉箱四周壁墙上设有8个直径Φ400mm的吊孔, 6个直径Φ120mm的进水孔,隔墙上设有6个直径为Φ320mm的过水孔。沉箱采用滑模施工,浮运拖带法运输,沉箱吃水为14.5m,拖船速度为5.0km/h,水流方向与拖船方向相同,流速为0.5m/s,箱前涌水高度为0.6m。
某公司承建2个新建码头泊位,长380m、宽32m,开工日期为2015年7月1日,总工期为348d。码头排架间距为7m,每榀排架布置7根Φ1000mmPHC基桩,包括3根直桩及2对斜桩;上部结构为现浇钢筋混凝土横梁、预制纵梁、预制面板和现浇面层。栈桥水域段长120m、宽15m,采用Φ800mmPHC管桩和Φ1000mm灌注桩;栈桥陆域段长80m,采用Φ1000mm 灌注桩;上部结构采用现浇钢筋砼帽梁、预制预应力空心板和现浇面层。
公司成立项目部实施该项目,项目部编制施工组织设计时依据了设计文件、招投标文件、公司贯标体系文件以及相关技术规范,规范有《港口工程桩基规范》(JTS 254—98)、《港口工程预应力大直径管桩设计与施工规程》(JTJ 248—2001)、《水运工程质量检验标准》(JTS257—2008)、《水运工程混凝土施工规范》(JTS 202—2011)等。在施工组织设计中,将工程划分为码头工程和栈桥工程2个单位工程。
开工前,项目经理组织全体人员学习有关安全方面的标准、规范、法律、法规和文件,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2002年)、《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JGJ 46—88)等,并向参加施工的工程船舶、水上作业人员、潜水员进行了水上或水下施工技术安全措施交底。公司对项目部以上工作中存在的错误及时进行了纠正,保证了项目的正常实施。施工中,因业主动迁拖延,沉桩施工出现中断,故使沉桩工期滞后了3个月,项目部因此向业主递交了工期延长的申请及索赔申请。
某沿海疏浚工程拟投入一艘绞吸挖泥船施工,疏浚工程量为600万m³,土层为可塑的黏土,挖泥平均厚度为6.0m。挖泥船排泥管内径为Φ700mm,测算管内泥浆平均流速为4.5m/s,泥浆平均密度为1.2t/m³。绞刀平均横移速度为12.0m/min,前移距为1.5m,切泥厚度为2.0m,挖掘系数为0.8。挖泥船时间利用率平均为65%。海水密度为1.025t/m3,原状土密度为1.80t/m3。
某海域吹填工程,取土区风浪大、运距远、吹填工程量大,选用“耙吸船—储砂坑—绞吸船—吹填”的联合施工方式。设计吹填工程量为4500万m³,吹填区面积为2.5k㎡,分为A、B两个区,砂源距储砂坑35.0km,所取土质为中砂。本工程选用12000m³耙吸挖泥船取砂,运至储砂坑抛砂;选用两艘3500m³/h绞吸挖泥船将储砂坑的砂吹填到吹填区。工程施工期间12000mm³耙吸挖泥船施工参数见表4-1,3500m³/h 绞吸挖泥船施工参数见表4-2。
某海外软基上防波堤,长度为560m,施工工期两年。设计要求断面成型分三级(Ⅰ、Ⅱ、Ⅲ)加载施工,第Ⅰ级加载是施工+0.2m以下的结构部分;第Ⅱ级加载是施工+0.2m至+2.7m范围内的堤心石、垫层石及外坡护面块体,其中垫层石厚度为800mm;第Ⅲ级加载是施工堤身剩余的部分,具体划分见图5(尺寸单位为mm,高程为m)。防波堤外侧坡脚棱体采用浆砌块石块体,内侧坡脚棱体是浆砌块石体和块石相结合的结构。工程所在海域,对施工期未成型防波堤造成破坏的大波发生在每年秋季和冬季,秋季主要是台风引起的大浪;冬季为季风引起的大浪,发生的频率高,且有冰冻发生;其它季节少有大浪发生。本工程的施工风险较大,需加强项目的技术管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