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教师资格证《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模块练习5

时长:120分钟 总分:100分

194浏览 0人已完成答题

题型介绍
题型 单选题
数量 100
一、单项选择(本类题共100题,每小题1.0分,共100分。每小题的备选项中,只有一个符合题意,多选,错选,不选均不得分)
一. 单项选择(本类题共100题,每小题1.0分,共100分。每小题的备选项中,只有一个符合题意,多选,错选,不选均不得分)
1.

在青少年早期,应注重培养他们的道德认识和简单的道德行为,而不是道德情感和道德意志,这是由品德心理结构的( )特征决定的。

问题详情




2.

一个学生怕狗,我们可以让他先看狗的图片、电影,再让他远远观看拴住的狗,让他走近;最后让他摸狗、抱起狗,从而消除他对狗的恐惧。这种心理辅导方法是( )。

问题详情




3.

一般来说,学校组织的报告、讲座、集会、比赛、参观、访问、调查等活动都体现出课外活动形式的( )。

问题详情




4.

中小学生勤奋、努力地学习各门功课,是因为他们意识到自己在不久的将来是国家建设的中坚力量,肩负着祖国繁荣昌盛的重任。其学习动机属于( )

问题详情




5.

不属于教师的领导方式的是( )。

问题详情




6.

自夸美纽斯确立后,几个世纪来一直为各国采用的教学组织形式是( )。

问题详情




7.

班级建设设计以( )最为重要。

问题详情




8.

不受教学计划和学校围墙的限制,凡是符合教育要求、有利于学生的身心发展的活动都可以创造条件组织开展,说的是课外活动的( )特点。

问题详情




9.

班级( )是指班级成员在服从班集体的正确决定和承担责任的前提下,参与班级管理的一种管理方式。

问题详情




10.

在网络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中,对与小学班级管理目标和教育价值非对立的内容,一般采取( )的策略。

问题详情




11.

班集体形成的主要标志之一是( )。

问题详情




12.

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体制中的领导影响力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职权影响力;二是( )。

问题详情




13.

班主任在组织班级教育力量中所起的作用是( )。

问题详情




14.

班集体形成的条件和前进的动力是( )。

问题详情




15.

班主任既通过对集体的管理去间接影响个人,又通过对个人的直接管理去影响集体,从而把对集体和个人的管理结合起来的管理方式是( )。

问题详情




16.

班级管理的主要功能是( )。

问题详情




17.

“以身立教”“为人师表”体现了教师劳动的( )特点。

问题详情




18.

课堂气氛往往有其独特性,不同的课堂往往有不同的气氛。即使是同一个课堂,也会形成不同教师的( )。

问题详情




19.

班主任工作是从( )开始的。

问题详情




20.

( )的课堂行为指与促进课堂教学目的实现相联系的行为。

问题详情




21.

新课程提倡师生新关系,新课程中具有现代师生关系的模式是( )。

问题详情




22.

( )型的课堂气氛最有助于知识的学习。

问题详情




23.

班主任了解学生最基本的方法是( )。

问题详情




24.

群体规范通过从众使学生保持认知、情操和行为上的一致,并为学生的课堂行为划定了( )。

问题详情




25.

教师对学生课堂行为所施加的准则与控制称为( )。

问题详情




26.

( )曾在 1939 年将教师的领导方式分为集权型、民主型和放任型三种类型。

问题详情




27.

课外活动与课内教育的共同之处在于:它们都是( )。

问题详情




28.

学生在课堂上常表现为注意力不集中,做小动作,提问时没有人发言等,这样的课堂气氛属于 ( )。

问题详情




29.

袁老师中途接手小学三年级的班主任,有几个学生经常缺交数学作业,经过了解,发现只要题目难一点或运算量大一点,这几个同学就不能按时完成作业,不仅如此,在各项活动中会有一些同学叫苦叫累。如果你是班主任的话,可在全班进行( )。

问题详情




30.

语文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因而,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 ),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

问题详情




31.

认识常用汉字 1600~1800 个,其中 800~1000 个会写。这是《语文课程标准》中( )学段的识字与写字阶段目标。

问题详情




32.

要求初步学会默读,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的学年阶段是( )。

问题详情




33.

《语文课程标准》中要求 3~4 年级小学生的课内习作每学年( )次左右。

问题详情




34.

《语文课程标准》中要求 5~6 年级小学生默读一般读物每分钟不少于( )字。

问题详情




35.

“诵读优秀诗文,注意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领悟内容,背诵优秀诗文 50 篇(段)。”这是《语文课程标准》中( )学段的阅读阶段目标。

问题详情




36.

阅读教学过程是( )。

问题详情




37.

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应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 )、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

问题详情




38.

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应培养学生具有( )的能力。

问题详情




39.

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应突出体现( )。

问题详情




40.

估算在日常生活与数学学习中有着十分重要广泛的应用,培养学生的( ),发展学生的估算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

问题详情




41.

2001 年全国基础教育工作会议的召开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的颁布实施,标志着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进入一个新的阶段。这次课程改革采取九年一贯整体设置义务教育阶段课程的方式,构建( )结构。

问题详情




42.

了解四则运算的意义,掌握必要的运算(包括估算)技能,是( )学段中的目标要求。

问题详情




43.

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 )与共同发展的过程。

问题详情




44.

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 )。

问题详情




45.

教育家赫尔巴特认为,教育的最高目的、教育的唯一工作与全部工作可以总结在这一概念之中——道德,进而提出没有“无教育的教学”。这种观点说明实施班级活动的原则之一是( )。

问题详情




46.

下列选项不属于班集体显著特征的是( )。

问题详情




47.

班主任既通过对集体的管理去间接影响个人,又通过对个人的直接管理去影响集体,从而把对集体和个人的管理结合起来的管理方式属于( )。

问题详情




48.

下列说法中违背班主任应具备的基本观念的是( )。

问题详情




49.

以下活动中,不属于课外活动的是( )。

问题详情




50.

以下的班会主题不符合小学主题班会组织要求的是( )。

问题详情




51.

以下行为不符合家访要求的是( )。

问题详情




52.

按活动的形式分类,以下活动不符合少先队活动分类类型的是( )。

问题详情




53.

课外阅读、朗诵等活动属于( )。

问题详情




54.

以下关于主题班会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问题详情




55.

《论语·为政》中,“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这一观点反映了( )。

问题详情




56.

英国学者米尔顿说:“他(昆体良)的著作是整个文化教育领域中古代思想的百科全书。我终身服膺的许多有价值的见解都可以溯源于少年时代阅读昆体良的著作。”这一著作是( )。

问题详情




57.

对英国“公学”产生重要影响,其思想也同样是法国唯物主义教育思想、自然教育思想和德国理性教育思想的源泉的人物和著作是( )。

问题详情




58.

“教育从它的起源来说是一个生物学的过程,不仅一切人类社会有教育,不管这个社会如何原始,甚至在高等动物中也有低级形式的教育。”这一理论是( )。

问题详情




59.

“党的教育工作方针,是教育为无产阶级的政治服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这一教育方针提出的时间是( )。

问题详情




60.

下列关于教师专业发展理论的表述有误的是( )。

问题详情




61.

下列教材不是宋代至民国初年最流行的儿童识字教材的是( )。

问题详情




62.

校长负责制成为我国小学稳定的领导体制的时间是( )。

问题详情




63.

教育研究要遵循的原则不包括( )。

问题详情




64.

专著、论文、调查报告属于( )。

问题详情




65.

下列选项不是反映数据间彼此差异程度的量数的是( )。

问题详情




66.

下列关于问卷设计时要考虑的问题表述不正确的是( )。

问题详情




67.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问题详情




68.

下列关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正确的是( )。

问题详情




69.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后,小学低年级开设的课程没有( )。

问题详情




70.

有一位学生在课堂上问老师:“老师,在月亮上看天,天是不是蓝的呢?”这位教师很不满意地说:“你懂什么,听老师说就行了,你呀,经常在课堂上打岔,这是不礼貌的!今后不能这样。”这位学生听后心里鼓着气坐下了。这位教师违背了( )的教学原则。

问题详情




71.

教师通过语言传授和示范操作使学生接受、掌握系统知识与技能的教学方法组合形式是 ( )。

问题详情




72.

( )的基本形式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运用书本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教学方法。

问题详情




73.

师教和学生学的统一活动称为( )。

问题详情




74.

试图用心理学的“统觉理论”原理来说明教学过程的教育家是( )。

问题详情




75.

教师不直接将学习内容提供给学生,而是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去探究和发现新知识和问题的方法是( )。

问题详情




76.

( )是教育最古老、最基本的核心。

问题详情




77.

人类最早的教学手段是( )。

问题详情




78.

第斯多惠有一句名言“一个坏的教师奉送真理,一个好的教师教人发现真理”,这句话体现的教学原则是 ( )。

问题详情




79.

在学与教的过程中,要有意传递的主要信息是( )。

问题详情




80.

课堂导入方式多种多样。教师设计学生急于解决而运用已有知识和方法一时又无法解决的问题,由此激发学生的求知悬念而导入新课。这种导入方式称为( )。

问题详情




81.

奥苏伯尔提倡在教学中采用“先行组织者”这一技术,其精神实质是( )。

问题详情




82.

在 17 世纪,对班级授课制给予了系统的理论描述和概括,从而奠定了它的理论基础的教育家是( )。

问题详情




83.

教师先提出符合学生认知水平的、形式多样的、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学生回忆、联想或渗透学习目标的主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情趣。这种导入方式是 ( )。

问题详情




84.

教学的首要任务是( )。

问题详情




85.

以学生的生活经验,已知的知识素材为出发点,教师通过生动而富有感染力的讲解、谈话或提问,以引起回忆,自然导入新课,鼓动起学生的求知欲望。这种导入方式是( )。

问题详情




86.

以下关于教学的正确论述应该是( )。

问题详情




87.

被毛泽东称为“伟大的人民教育家”的陶行知提出的主要教育主张是( )。

问题详情




88.

作为特殊认识过程的教学过程,其间接性主要是指( )。

问题详情




89.

( )是严密组织起来的传授系统知识、促进学生发展的最有效的形式。

问题详情




90.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问题详情




91.

不是创设情境的教学方法是( )。

问题详情




92.

“儿童中心主义”教育理论,违背了( )。

问题详情




93.

“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反映了( )教学原则。

问题详情




94.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不能满足于“授人以鱼”,更要做到“授人以渔”。这说明教学中应该重视 ( )。

问题详情




95.

新课程改革中提出的课程“三维目标”是( )。

问题详情




96.

引导学生观察实物样品标本、模型图表、幻灯片、电视片等,引起学生的兴趣,再从观察中提出问题,创设研究问题的情境,学生为解决直观感知中带来的疑问,产生了学习新知识的强烈要求。这种导入方式称为( )。

问题详情




97.

依据传授知识与思想品德教育相统一规律而提出的教学原则是( )。

问题详情




98.

把两个及两个年级以上的儿童编在一个班级,直接教学与布置、完成作业轮流交替进行,在一节课内由一位教师对不同年级学生进行教学的组织形式是( )。

问题详情




99.

将学习过程视为“闻—见—知—行”的学者是( )。

问题详情




100.

由学校组织的社会公益活动,兴趣小组和同伴帮扶等课外活动不属于( )。

问题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