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岗教师招聘考试历史模拟试题

时长:180分钟 总分:120分

279浏览 0人已完成答题

题型介绍
题型 单选题 简答题 材料题
数量 25 8 2
一、单项选择(本类题共25题,每小题2.0分,共50分。每小题的备选项中,只有一个符合题意,多选,错选,不选均不得分) 二、问答题(本类题共3题,每小题10.0分,共30分) 三、材料题(本类题共5题,总分40分)
一. 单项选择(本类题共25题,每小题2.0分,共50分。每小题的备选项中,只有一个符合题意,多选,错选,不选均不得分)
1.

下列人物中,没有参加中国共产党第一次代表大会的是( )。

问题详情




2.

下列有关罗斯福新政的影响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问题详情




3.

党的八届九中全会提出的恢复和调整国民经济的方针是( )。

问题详情




4.

“盖天津(城)市发展之趋势,其初围绕旧城,继则沿河流,复次则沿铁道线,自有电气事业则沿电车道而发展。”这反映出近代天津城市化进程的显著特点是( )。

问题详情




5.

《洛迦诺公约》签订后从中受益最大的是( )。

问题详情




6.

顾炎武认为明王朝“昔之清谈谈老庄,今之清谈谈孔、孟……以明心见性之空言,代修已治人之实学。股肱惰而万事荒,爪牙亡而四国乱,神州荡覆,宗社丘墟。”为此,他特别强调( )。

问题详情




7.

刘知几《史通》卷四《序例》云:“夫史之有例,犹国之有法,国无法,则上下靡定:史无例,则是非莫准。”刘知几强调的是( )。

问题详情




8.

据统计,1700-1830年间,广州流入白银的净数约一亿英镑,其中绝大部分来自英国。这说明这一时期英国对华贸易的主要方式是( )。

问题详情




9.

“士不能诵孔子之经,而别有所谓耶稣之说、《新约》之书,举中国数千年礼义人伦诗书典则,一旦扫地荡尽。此岂独我大清之奇变,乃开辟以来名教之奇变,我孔子、孟子之所痛哭于九原。”此言论是针对近代中国发生的( )。

问题详情




10.

下表是近代中国工业发展初期(1872—1911年)设立的厂矿数目统计表。结合近代经济发展史推测,纺织企业最有可能对应的数字是( )

704173ult.png

问题详情




11.

卢梭在( )中,阐述了“人民主权”的思想。

问题详情




12.

( )的创立,是中国省制的开端。

问题详情




13.

查理曼帝国后来分裂为三部分,发展成了三个封建国家,下列哪个国家不在其中?( )

问题详情




14.

就适应当时社会生产力发展的角度而言,下列哪一事件明显区别于其他三个事件?( )

问题详情




15.

秦汉至明代,商人长期处于社会底层,一个重要原因是统治阶层认为商人( )。

问题详情




16.

19世纪末,欧洲列强之间的矛盾尖锐复杂,形成“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两大对立的军事集团,出现这种状况的根本原因是( )。

问题详情




17.

说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一场非正义的帝国主义战争,主要是因为( )。

问题详情




18.

历史学家德?阿宁在谈到十月革命时认为:“还是可以很有把握地说:布尔什维克革命的完成,首先有赖于列宁的百折不挠的狂热和托洛茨基的恶意煽动。如果没有科尔尼洛夫及其将领们的发难,也就不会有十月革命。”他想要说明的是( )。

问题详情




19.

在20世纪30年代经济危机期间,罗斯福政府既直接提高就业率,又为经济恢复发展拓展了空间的措施是( )。

问题详情




20.

到了20世纪,昔日显赫一时的奥匈帝国、德意志帝国、大英帝国、大日本帝国等帝国不断衰落并渐次消失。这说明( )。

问题详情




21.

明治元勋大久保利通说:“大凡国之强弱,决定于人民之贫富,人民之贫富决定于物产之多寡,而物产之多寡义起因于是否鼓励人民之工业。”这段话的治国思想是( )。

问题详情




22.

1929-1933年,一场空前的危机席卷了整个资本主义世界。面对这场危机,美国实施罗斯福新政。下列对美国政府“新政”所做的评价不准确的是( )。

问题详情




23.

1945年2月,苏、美、英三国政府首脑在苏联的雅尔塔聚会,协调三国对法西斯作战。以下不属于雅尔塔会议商讨议题的是( )。

问题详情




24.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五六十年代美国经济发展的原因不包括( )。

问题详情




25.

非洲五百年的屈辱、五百年的抗争都在1990年尘埃落定。标志着帝国主义在非洲殖民体系最终崩溃的是( )。

问题详情




二. 问答题(本类题共3题,每小题10.0分,共30分)
1.

试评价左翼文化运动。

问题详情
2.

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有哪些?

问题详情
3.

简述初中历史课程的知识与能力目标。

问题详情
4.

材料中“中国传统经济”主要指的是什么?结合中国古代史说说它的基本特点。

问题详情

1843-1844年,中英《南京条约》规定的五处通商口岸相继开放。l845年福州官员奏称:洋货“充积于厦口”。洋布、洋棉“其质既美,其价复廉,民间之买洋布、洋棉者,十室而九”。因此,“江浙之棉布不复畅销”,“闽产之土布土棉……不能出口”。江苏松江、太仓一带原是中国手工棉纺织业的中心,素有“衣被天下”的盛名。鸦片战争以后,由于洋布畅销,“松太布市消减大半”。东南沿海许多以纺织为业的乡村,也受到很大冲击,已无棉可纺、无布可织。尽管这种现象只出现在局部地区,它却是中国传统经济开始解体的征兆。 ——摘自人教社中学历史教材

问题:

5.

“中国传统经济”解体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问题详情

1843-1844年,中英《南京条约》规定的五处通商口岸相继开放。l845年福州官员奏称:洋货“充积于厦口”。洋布、洋棉“其质既美,其价复廉,民间之买洋布、洋棉者,十室而九”。因此,“江浙之棉布不复畅销”,“闽产之土布土棉……不能出口”。江苏松江、太仓一带原是中国手工棉纺织业的中心,素有“衣被天下”的盛名。鸦片战争以后,由于洋布畅销,“松太布市消减大半”。东南沿海许多以纺织为业的乡村,也受到很大冲击,已无棉可纺、无布可织。尽管这种现象只出现在局部地区,它却是中国传统经济开始解体的征兆。 ——摘自人教社中学历史教材

问题:

6.

“中国传统经济”解体的表现及其评价?

问题详情

1843-1844年,中英《南京条约》规定的五处通商口岸相继开放。l845年福州官员奏称:洋货“充积于厦口”。洋布、洋棉“其质既美,其价复廉,民间之买洋布、洋棉者,十室而九”。因此,“江浙之棉布不复畅销”,“闽产之土布土棉……不能出口”。江苏松江、太仓一带原是中国手工棉纺织业的中心,素有“衣被天下”的盛名。鸦片战争以后,由于洋布畅销,“松太布市消减大半”。东南沿海许多以纺织为业的乡村,也受到很大冲击,已无棉可纺、无布可织。尽管这种现象只出现在局部地区,它却是中国传统经济开始解体的征兆。 ——摘自人教社中学历史教材

问题:

7.

你对教师这样设计和组织角色扮演活动做何评论?

问题详情

某位老师,在讲解“汉武帝大一统”这一部分的内容时,通过多媒体展示了相关背景图片,并将事先准备好的台词交给分别饰演“汉武帝”与“主父偃”的两个学生。在对话中,“汉武帝”由悲到喜,“主父偃”慷慨陈词。

问题:

8.

你认为开展角色扮演活动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问题详情

某位老师,在讲解“汉武帝大一统”这一部分的内容时,通过多媒体展示了相关背景图片,并将事先准备好的台词交给分别饰演“汉武帝”与“主父偃”的两个学生。在对话中,“汉武帝”由悲到喜,“主父偃”慷慨陈词。

问题:

三. 材料题(本类题共5题,总分40分)
1.

1843-1844年,中英《南京条约》规定的五处通商口岸相继开放。l845年福州官员奏称:洋货“充积于厦口”。洋布、洋棉“其质既美,其价复廉,民间之买洋布、洋棉者,十室而九”。因此,“江浙之棉布不复畅销”,“闽产之土布土棉……不能出口”。江苏松江、太仓一带原是中国手工棉纺织业的中心,素有“衣被天下”的盛名。鸦片战争以后,由于洋布畅销,“松太布市消减大半”。东南沿海许多以纺织为业的乡村,也受到很大冲击,已无棉可纺、无布可织。尽管这种现象只出现在局部地区,它却是中国传统经济开始解体的征兆。 ——摘自人教社中学历史教材

问题:

问题详情
1.

材料中“中国传统经济”主要指的是什么?结合中国古代史说说它的基本特点。

问题详情
2.

“中国传统经济”解体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问题详情
3.

“中国传统经济”解体的表现及其评价?

问题详情
2.

某位老师,在讲解“汉武帝大一统”这一部分的内容时,通过多媒体展示了相关背景图片,并将事先准备好的台词交给分别饰演“汉武帝”与“主父偃”的两个学生。在对话中,“汉武帝”由悲到喜,“主父偃”慷慨陈词。

问题:

问题详情
1.

你对教师这样设计和组织角色扮演活动做何评论?

问题详情
2.

你认为开展角色扮演活动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问题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