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一级建造师考试《公路工程》冲刺卷
时长:240分钟 总分:160分
309浏览 0人已完成答题
题型介绍
题型 | 单选题 | 多选题 | 简答题 | 材料题 |
---|---|---|---|---|
数量 | 20 | 10 | 27 | 5 |
一. 单项选择(本类题共20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每小题的备选项中,只有一个符合题意,多选,错选,不选均不得分)
二. 多项选择题(本类题共10题,每小题2.0分,共20分。每小题的备选项中,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符合题意,多选,少选,错选,不选均不得分)
三. 材料题(本类题共27题,总分120分)
某路桥施工企业中标承包某一级公路H合同段的改扩建工程主线起讫桩号为KO+281.5~K67+046.2,主线路线全长66.744Km;连接线起讫桩号为KO+000~K2+181.71,连接线全长2.181Km。项目区软土路基分布不均匀,因该地区软土普遍存在透水性差,固结时间长,抗滑稳定性差,地基承载能力低等特点,因此施工单位根据建设项目的性质、规模和客观条件编制了施工部署的内容和重点,施工部署主要内容包括:项目组织机构设置和施工顺序等。
施工单位针对不同软土路基路段提出相应处理标准:①一般路基段,当采用真空预压工期满足要求时,采用真空预压;采用真空预压工期不满足要求时,采用水泥粉喷桩处理或塑料排水板处理;②桥头路段采用水泥粉喷桩处理;涵泂基底采用水泥粉喷桩处理;③新老路基拼接路段水泥粉喷桩处理,为了消除旧路基边坡压实度不足,减小新旧路基结合处不均匀沉降,施工方案见图1。
图1新老路基拼接路段施工图
施工单位为了控制水泥粉喷桩施工质量,制定详细的施工方案。然而施工单位施工过程中遇到以下事件:
事件一:2012年9月28日发现喷粉量不足;
事件二:2012年10月16日遇停电导致粉喷中断,施工单位针对这两种工况提出相应的处理措施。
施工完成后,对路基工程进行质量检验,对土方路基的纵断高程、中线偏位、宽度、平整度等项目进行实测。但运营一年后,发现路桥连接段出现桥头跳车,原施工单位提出相应处理措施。
【问题】:
某高速公路是国家的重点建设项目,双向四车道,该区域为多雨潮湿地区,其结构形式路下图。
项目部编制了施工组织设计和施工管理措施,主要如下:
事件一:在工程开工前,项目经理组织各专业技术管理人员核对施工图,业主联系设计单位安排图纸会审,会审后填写形成文件并填写完整,同时严格按照技术交底的分级要求和主要内容进行交底后,开始施工。
事件二:石灰粉煤灰稳定碎石底基层严格按照剂量配运,其中石灰:粉煤灰:碎石重量比为4:11:85,现场测得的石灰湿送密度为450kg/m3,含水量3%;粉煤灰湿密度为400kg/m3含水量8%;碎石湿密度为1940kg/m3,含水量3%。
事件三:表面层严格制定施工要求,表面层采用走线法施工;初压采用双轮双振压路机静压1~2遍,温度应不低于65℃,并紧跟摊铺机进行;直线段由中间向两边、曲线段由外侧向内侧的方式进行碾压;
事件四:基层检査合格后,进行面层施工。各层开工前进行试验段铺筑,确定相应参数。严格控制施工过程中拌和、运输、摊铺、碾压等过程,保持摊铺机及找平装置工作状态稳定不变;严格要求摊铺机不在中途停顿,不得随意调整摊铺机的行驶速度;严格工序间的交验制度;按照先做构造物伸缩缝,再摊铺沥青混凝土面层施工。施工结束质量检验时面层平整度不合格。
项目部将20cm厚石灰粉煤灰稳定碎石底基层、36cm厚水泥稳定碎石基层、8cm厚粗粒式沥青混合料底面层、6cm厚中粒式沥青混合料中面层、4cm厚改性SMA沥青混凝土表面层等五个施工过程分别用:I、Ⅱ、ⅢⅣ、V表示,并将I、Ⅱ两项划分为四个施工段①、②、③、④。Ⅰ、Ⅱ两项在各个施工段上持续的时间如表1所示。而Ⅲ、IV、V不分施工段连续施工,持续时间均为一周。项目部按各施工段持续时间连续、均衡作业,不平行、搭接施工的原则安排了施工进度计划,根据施工进度安排,列出劳动力、机具、材料使用计划;本工程施工杋械主要拌和料摊铺机、平地机、汽车吊、砼搅拌站、沥青拌合站、钢筋加工设备等;严格进行沥青混合料面层施工质量验收,实测项目包括平整度、弯沉值、抗滑(含摩擦系数和构造深度)、中线平面偏位、纵断高程、宽度及横坡等。
【问题】
某施工单位承接了南方一座双向四车道分离式隧道施工,单洞设计为9.75×5m.左线起止里程桩号ZK33+259~ZK37+099,进口设计隧道路面高程715.654m,出口设计隧道路面高程764.560m。右线起止里程桩号YK33+305~YK37+125,进口设计隧道路面高程715.523m,出口设计隧道路面高程764.972m。坡度17.22‰,围岩级别属于Ⅳ~V级围岩,稳定性差。隧道围岩软弱,薄层结构,节理很发育,岩体较破碎,隧道开挖时,产生掉块,岩层富水性中等,雨季有滴水渗水现象。为保证施工安全,施工单位在该隧道施工中采用了TSP法进行超前地质预报,并在隧道施工全过程中,通过对隧道围岩动态的监控量测,掌握围岩动态和支护结构的工作状态,利用量测结果调整设计支护参数,指导施工,量测项目有洞内、外观察,锚杆轴力、围岩体内位移、支护及衬砌内应力,施工监测典型的位移一时间曲线见下图。
项目部还实行安全目标管理,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主要如下:
事件1:根据监控量测数据及时反馈信息,适时施作二次衬砌,并保证二次衬砌距掌子面的距离Ⅳ级围岩地段不大于50m,V级围岩地段不大于40m;同时为增加结构整体性,仰拱混凝土与拱墙混凝土同时施工。
事件2:在2017年9月26日由于施工单位没有按照监理和监控单位提出衬砌施作时机施工,产生塌方事故,导致3人死亡,塌体矢高6m,跨度12m施工单位仔细观测塌方的范围、形状、数量大小及塌体的地质状况、地下水的分布、活动情况等,分析塌方发生的原因,研究制订处理方案。
事件3:项目施工后,同时施工该条高速公路监控系统,主要包括:交通(信号)监控子系统、视频监控子系统、调度(指令)电话子系统、火灾自动报警子系统等子系统。
【问题】
背景资料:
某施工单位承接了一座一级公路隧道,该隧道为双向4车道,设计净高5m,净宽24m,总长686m,穿越的岩层含有少量煤层,裂隙发育,设计采用新奥法施工。隧道围岩为较软岩或软硬岩互层,且以软岩为主,岩体较完整一较破碎,中薄层状结构,属于Ⅳ级围岩,采用超前小导管(注浆)和超前锚杆加固围岩,采用短台阶法分部开挖。施工顺序如下图所示。
事件一:隧道爆破作业安全要求:
洞内爆破必须统一指挥必须经过专业培训才能进行作业。爆破作业和爆破器材管理人员必须穿防静电服装。装炮时,应使用木质炮棍装药,严禁火种。为防止点炮时发生照明中断,爆破工应随身携带手电筒,禁止用明火照明。点炮前,无关人员与机具均应撤至安全地点。爆破员实行“一爆三检”制度,放炮员最后离场,班组长清点人数,发出警告5s后方可引爆。
爆破后必须经过15min通风排烟后,检查人员方可进入工作面,检查有关“盲炮”及可疑现象;有误残余炸药和雷管;顶板两旁有无松动石块、危岩,支护有无损坏与变形。在妥善处理并确认无误后,其他施工人员方可进入工作面。
事件二:隧道施工通风、防尘及有害气体要求:隧道施工通风纳入工序管理,由专人负责;每人供应新鲜空气不得小于1.5m³/min;作业过程中,采用纯氧通风换气;隧道内存在矽尘的作业场所,每月应至少取样分析空气成分一次、测定粉尘浓度一次;隧道作业人员并应配备个人劳动保护用品。
【问题】
某施工单位承建了一段二级公路的路基工程,路基宽度12m,其中K1+600~K3+050为填方路堤,路段填方需从取土场借方:K1+600~K2+300填方平均高度为1.6m,设计填方数量16200m3,K2+300~K3+050填方平均高度为2.1m,设计填方数量24000m3。
施工单位在工程项目开工之前,对施工图设计文件进行了复查和现场核对,补充了必要现场调查资料,发现该路段原地面下有50cm厚淤泥,设计文件中未进行处理,施工单位在施工图会审中提出处理意见后,经监理工程师和设计代表同意,按路堤坡脚每侧扩宽1m采用抛石挤淤的方法进行处理,抛石方量14193m要求采用粒径较大的未风化石料进行抛填施工单位根据现场情况,确定了取土场位置,并拟定了新的施工便道A、B两个方案,施工便道A方案长度1420m,施工便道B方案长度1310m,最终确定采用A方案,取土场位置平面示意图如图所示。施工过程中,路堤填筑两侧均加宽超填30cm。
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