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上半年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部分真题

时长:120分钟 总分:110分

264浏览 0人已完成答题

题型介绍
题型 单选题 简答题 材料题
数量 20 5 2
一、单项选择(本类题共20题,每小题2.0分,共40分。每小题的备选项中,只有一个符合题意,多选,错选,不选均不得分) 二、问答题(本类题共3题,每小题10.0分,共30分) 三、材料题(本类题共4题,总分40分)
一. 单项选择(本类题共20题,每小题2.0分,共40分。每小题的备选项中,只有一个符合题意,多选,错选,不选均不得分)
1.

英国哲学家洛克提出“白板说”, 认为外部的力量决定了人的发展。这种观点属于( )。

问题详情




2.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基本含义是指( )。

问题详情




3.

小龙明知乱扔纸屑是不文明行为, 但又总是管不住自己、教师应注重培养其( )。

问题详情




4.

《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颁布的时间是( )

问题详情




5.

学校在课外活动中举办安全教育报告会,这一活动形式属于( )

问题详情




6.

在教育调查研究中,有效问卷的回收率一般不低于( )

问题详情




7.

儿童易患口角炎、角膜炎、皮炎等,可能是缺乏( )

问题详情




8.

红色往往使人感到温暖,蓝色往往使人感到清凉,这种心理现象属于( )

问题详情




9.

在下列各种学习动机中,属于内在动机的是( )

问题详情




10.

学生学习了自然数以后,再学习复数,这种学习属于( )。

问题详情




11.

为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教师将某个英语单词变成小故事,这是运用了( )。

问题详情




12.

在心理辅导中,小学生有时会把辅导老师当成自己的父母,以获得情感的满足。这种心理现象属于( )。

问题详情




13.

按照美国学者古德莱德的课程层次理论,由教育行政部门制定的课程计划属于( )。

问题详情




14.

《学记》中“君子之教,喻也”所蕴涵的教学原则是( )。

问题详情




15.

在教学《圆的周长》时,张老师将“掌握圆的周长计算公式”拟定为教学目标之一,该目标属于( )。

问题详情




16.

在小学科学教材中,先呈现动植物的基本知识,接着是与动植物有关的生态系统知识,再是与人类相关的生态系统知识,这种课程内容的组织形式属于( )。

问题详情




17.

某小学拟编写一本综合实践活动校本教材,编写这一教材的主要依据应为( )。

问题详情




18.

学完《雷锋叔叔,你在哪里》一课后,为了更好地达成“通过朗读感悟,懂得奉献爱心”的教学目标,老师布置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这种教学方法属于( )

问题详情




19.

为了保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老师在批改学生作业时,对做错的题目暂不打“x",做对后再打“V“,这种评价属于( )。

问题详情




20.

当前我国小学阶段课程结构的主要特点是( )。

问题详情




二. 问答题(本类题共3题,每小题10.0分,共30分)
1.

简述人格形成与发展的影响因素

问题详情
2.

简述家校合作的途径

问题详情
3.

简述《小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中关于教师专业能力的构成。

问题详情
4.

结合材料,谈谈你对教师与家长冲突的看法。

试述教师家访的注意事项。

问题详情

四(2)班小明最近在校表现不好,学习成绩直线下滑,为了解小明在家中的情况,班主任顾老师到小明家家访。在同小明父亲交流情况时,顾老师引用了一句古语:“养不教父之过。”小明的父亲听后很不高兴地说:“顾老师,您这话欠妥,孩子是我生养的,我不送他到学校接受教育,剥夺他受教育的权利,那是我的过错,现在,我把孩子送到学校接受教育,你们教不好,这应是老师的过错,怎么能说是我们做家长的过错呢?”结果,双方未能在教育小明的问题上达成共识。

问题:

5.

(1)结合材料,评析王老师解决小杰困惑的教学行为。(10分)

(2)简述教学过程中开发和利用学生资源的基本要求。(10分)

问题详情

王老师出示问题:毎棵树苗16元,张叔叔要买4棵,经过协商,买3棵送一棵。每棵便宜多少元?学生很快就有了以下两种解法:

(1)16x3=48(元),48÷4=12(元),16-12=4(元),

(2)16x3=48(元),16×4=64(元)、64-48=16(元),16÷4=4(元)

王老师习惯性的问了一句:“还有不同的解法吗?

小杰迟疑地举起了手:“老师,我的方法是16÷4=4(元),但我说不出为什么,”这种解法王老师也没预料到,是否可行呢?是巧合吗?面对这一情况,王老师及时调整了教学思路,组织同学进行探讨。

学生纷纷发言,有的说这个16元也表示买4棵一共便宜的,除以4得到的就是每棵便宜的“有的说“买3棵送1棵,便宜的就是送的这1棵,也就是4棵便宜16元,所以16除以4就是毎堁树便宜多少元,”……小杰困惑的表情舒展了,王老师也露出了笑容。

问题:

三. 材料题(本类题共4题,总分40分)
1.

四(2)班小明最近在校表现不好,学习成绩直线下滑,为了解小明在家中的情况,班主任顾老师到小明家家访。在同小明父亲交流情况时,顾老师引用了一句古语:“养不教父之过。”小明的父亲听后很不高兴地说:“顾老师,您这话欠妥,孩子是我生养的,我不送他到学校接受教育,剥夺他受教育的权利,那是我的过错,现在,我把孩子送到学校接受教育,你们教不好,这应是老师的过错,怎么能说是我们做家长的过错呢?”结果,双方未能在教育小明的问题上达成共识。

问题:

问题详情
1.

结合材料,谈谈你对教师与家长冲突的看法。

试述教师家访的注意事项。

问题详情
2.

王老师出示问题:毎棵树苗16元,张叔叔要买4棵,经过协商,买3棵送一棵。每棵便宜多少元?学生很快就有了以下两种解法:

(1)16x3=48(元),48÷4=12(元),16-12=4(元),

(2)16x3=48(元),16×4=64(元)、64-48=16(元),16÷4=4(元)

王老师习惯性的问了一句:“还有不同的解法吗?

小杰迟疑地举起了手:“老师,我的方法是16÷4=4(元),但我说不出为什么,”这种解法王老师也没预料到,是否可行呢?是巧合吗?面对这一情况,王老师及时调整了教学思路,组织同学进行探讨。

学生纷纷发言,有的说这个16元也表示买4棵一共便宜的,除以4得到的就是每棵便宜的“有的说“买3棵送1棵,便宜的就是送的这1棵,也就是4棵便宜16元,所以16除以4就是毎堁树便宜多少元,”……小杰困惑的表情舒展了,王老师也露出了笑容。

问题:

问题详情
1.

(1)结合材料,评析王老师解决小杰困惑的教学行为。(10分)

(2)简述教学过程中开发和利用学生资源的基本要求。(10分)

问题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