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中学教师资格证《高中生物》考试试题及答案2
时长:60分钟 总分:50分
314浏览 0人已完成答题
题型介绍
题型 | 单选题 |
---|---|
数量 | 50 |
一. 单项选择(本类题共50题,每小题1分,共50分。每小题的备选项中,只有一个符合题意,多选,错选,不选均不得分)
下列有关ATP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人长时间剧烈运动时,骨骼肌细胞中每摩尔葡萄糖生成ATP的量与安静时相等
②若细胞内Na+浓度偏高,为维持Na+浓度的稳定,细胞消耗ATP的量增加
③人在寒冷时,肾上腺素和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多,细胞产生ATP的量增加
④人在饥饿时,细胞中ATP与ADP的含量难以达到动态平衡
一对等位基因(F、f)位于常染色体上,经调查兔群中,雌兔基因型频率FF(30%)、Ff(60%)、ff(10%);雄兔基因型频率FF(20%)、Ff(40%)、ff(40%)。假设随机交配,则子代中()。
以下情况,属于染色体变异的是()。
①唐氏综合征患者细胞中的第21号染色体有3条
②染色体之间发生了相应部位的交叉互换
③染色体数目增加或减少
④花药离体培养后长成的植株
⑤非同源染色体之间自由组合
⑥染色体上DNA碱基对的增添、缺失
⑦猫叫综合症患者细胞中5号染色体短臂缺失
细胞色素C是一种含血红素的蛋白质,溶于水呈红色,不能透过半透膜。在图一所示的U形管中,中部d处装有半透膜,在a侧加入细胞色素C的水溶液,b侧加入清水,并使a、b两侧溶液高度一致,经过一段时间后,实验结果将是( )。
科学家用红、绿两种荧光物质分别标记人和小鼠细胞表面的蛋白质分子,并将这两种标记细胞进行融合。细胞刚发生融合时,红、绿两种荧光在融合细胞表面各占半边,一段时间后两种荧光在融合细胞表面呈现均匀分布。这一实验现象支持的结论是()。
蜂毒素是工蜂毒腺分泌的多肽,具有抗菌、抗病毒及抗肿瘤等广泛的生物学效应。图3、图4分别表示胃癌细胞在不同浓度的蜂毒素培养液中培养一定时间后,胃癌细胞的凋亡率和凋亡基因Bax、Beι-2的表达率。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
将被标记上15N的DNA双链分子的大肠杆菌在只含有14N的培养基中培养至第n代后,仅含14N的DNA分子的大肠杆菌数与含15N的DNA分子的大肠杆菌数之比为15:1,由此可推测出n是()。
科学家通过低温诱导可使二倍体草鱼卵原细胞在减数第一次分裂时不形成纺锤体,从而产生染色体数目加倍的卵细胞,此卵细胞与二倍体个体所产生的精子结合发育成三倍体草鱼胚胎。若以二倍体草鱼体细胞含两对同源染色体为例,上述过程中四种细胞染色体行为与细胞名称相符的是()。
控制棉花纤维长度的三对等位基因A/a、B/b、C/c对长度的作用相等,分别位于三对同源染色体上。若基因型为aabbcc的棉花纤维长度为6 cm,每个显性基因的表达使纤维长度增加2 cm。棉花植株甲(AABbcc)与乙(aaBbCc)杂交,则F1的棉花纤维长度范围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