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出版资格理论与实务(中级)模拟2
时长:180分钟 总分:200分
256浏览 0人已完成答题
题型介绍
题型 | 单选题 | 多选题 | 填空题 | 简答题 | 材料题 |
---|---|---|---|---|---|
数量 | 30 | 35 | 1 | 5 | 5 |
一. 单项选择(本类题共30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每小题的备选项中,只有一个符合题意,多选,错选,不选均不得分)
某图书开本为32开,正文有375面,前言3 面,目录3 面,附录6 面,参考文献3 面,后记1 面,另有主书名页1 页,采用与正文不同规格的纸张印刷。该书印制2 000 册,商定的加放数为3 %。那么,该书的正文实际用质总量为( )令。
某出版社出版了《自我安全保护100 问》一书,定价10.00 元,共印100 000 册。省新华发行集团订货80 000 册,省教育书店订货10 000 册,发行折扣率均为60 % ,结账时按实际销售量结算货款。出版社还通过社里的直销人员向一些企业推销,以七五折销售9 000 册。同时,该出版社在进行实地调研后,在省内10 个贫困县捐建了农村学校书屋,并捐送了大量课外读物。这一举措受到了社会的关注,当地电视台报道了此事。这也推动了该书的销售,省新华发行集团和省教育书店的订货都全部售出。为此,该出版社又加印了10 000 册,由省新华发行集团负责销售,折扣率不变,再次全部售出,出版社收回全部货款。则出版社回款的实洋为( )元。
二. 多项选择题(本类题共35题,每小题2.0分,共70分。每小题的备选项中,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符合题意,多选,少选,错选,不选均不得分)
三. 材料题(本类题共11题,总分100分)
跨越
—解放军发展新型高原工程装备记实
如果问人民解放军有什么装备在世界首屈一指的话,新型系列高原工程装备绝对当之无愧。据悉,到目前为止,除了中国,世界上还没有那一个国家拥有专门针对高原环境作业的工程装备。解放军总装备部仅用三年时间,成功完成高原工程装备从无到有的跨越。
世纪之交,我军在西藏海拔高度超过5000米的米拉山口进行了历史上首次工程装备高原全面适应性检验。驻藏工程兵部队几乎拿出了所有的家底,结果却不尽力而为:机动性、人机环境极差,故障率极高,而作业功率竞比平原地区下降50%。研制针对高原特殊环境的工程装备已经迫不得已
面对这道难题,总装备部作出了漂亮的解答;合理利用市场竞争机制,采取地方企业“自筹资金、自担风险、自主开发、军方参与”的原则,军方在产品研制阶段不投一分钱,由地方企业按照军方提出的指标技术进行研制。由于组织得力,在2003年2月召开的技术方案评审会上,有11家企业的技术方案一次通过,其综合性指标世界领先,解决了高原机动性差、功率下降、低温启动慢等世界性难题。在如此短的时间内,完成这么复杂的型号研制设计,这也创下了我军装备研制的一个新纪录。
为使新装备能够尽快形成战斗力和保障能力,2004年9月,在新型装备到位的同时,总装备部组织了对西藏军区所属工程兵部队的高原培训。这次我军历史上最大规模的高原 装备培训,在短短的10天时间内,共为西藏军区培训了400名技术骨干。培训结束后,西藏军区对此给与了高评价。
①出版物的内容由知识与信息构成。②这些知识与信息反映了编辑人员的立场、观点和创造能力。③出版物兼有精神产品和物质产品两重属性,精神产品属性是其本质属性。④出版物的两重属性互相制约,便形成了出版工作的性质——群众性和艺术性。⑤编辑工作是社会文化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编辑人员根据社会需要对文化信息进行选择加工。⑥编辑工作具有鲜明的政治性、思想性,应符合“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在具体的工作中,编辑必须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民族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最广大读者的根本利益。⑦编辑工作同样是一种复杂的智力活动,具有科学性和创造性。⑧作者的作品经过编辑加工整理和装帧设计,许多观点得到改变,内容更加丰富、充实。⑨编辑工作不同于其他文化工作的特性是中介性。中介性表现在两个方面:编辑工作是联系作者与读者的中介。⑩编辑工作是整个出版过程的起点和中心环节,具有不能随意改变的客观性、唯一性和历史性。
(文中的数码是为便于答题而给句子编的顺序号,与短文内容无关)。
对于各种来源的稿件,首先要进行编辑加工整理。
编辑加工整理通常简称“编辑加工”、加工整理”或“加工”,是对稿件从各方面进行审核并作修改润饰和规划化处理的活动。
从本质上来说,审稿和编辑加工整理都要对稿件进行审查,都要对稿件的质量把关,但两者的职责、目的、要求和标准是有差异的。审稿的职责是要对稿件作出评价,目的是决定稿件的取舍,所以要着重从宏观上把握稿件的整体质量。编辑加工整理的职责是要提高已决定采’用的稿件的质量,目的是使之在形式上符合出版标准.所以重点是从各个方面具体检查原稿,对之加以框正、修饰和润色,使其内容更完善,材料更准确,逻辑更严密,体例更严谨,语言文字更通达、规范。
编辑加工整理是审稿的继续,两者不能互相取代,但可合二为一、同时进行。编辑加工整理的对象必须是经过责任编辑初审决定采用的稿件。这是必须严格遵守的原则。
编辑加工整理的原则、步骤与方法及编辑加工整理的内容只是针对印刷型的图书而言的。期刊由于其特有的媒体特点,对于编辑加工整理工作还有一些较特殊的要求。
期刊的作者众多,呈现在期刊编辑面前的稿件往往有各种各样的格式。然而,一本期刊是一个整体,所戴作品的格式不能五花八门,必须相对地统一,这就需要编辑按照相应栏目的特点,对各篇稿件的格式进行调整,包括统一注释格式、统一标题格式、统一参考文献格式和统一相关项目格式。
期刊是不定期出版物,读者群相对固定。读者不仅关心刊物本身,而且还关注期刊出版单位的活动情况。编辑为了做好读者工作,必须多与读者沟通,介绍一些与所刊作品相关的情况。因此,序和跋成为期刊编辑的常用文体.为了吸引读者阅读某些作品或对作品作必要的交代,编辑有时还要撰写编者按或题前导引语。
电子书的普及出现转机
不久的末来,学生们不用再背着沉掂掂的书包去上学,取尔代之的是人手一本小巧玲珑的电子书。学生们还可以将课外读物添加进去。这本电子书里囊括了上课所必须的各种教材。只要轻轻的一按,它就能显示出当天应该学习的章节,省去了一页、页翻书的繁唢。
日本松下公司最近开始供应一种《西格玛书》。该电子书分辩力较高,可以象书一样折迭,打开后的尺寸为29×20厘米,质量约550g左右。索尼公司的一种超薄形电子书,内置(容重)约10Mb的存储器,其显示装置上的电子纸采用了美国E-ink公司开发的微胶囊电泳技术。
牛津大学与剑桥大学同为知名的世界学府,人们常常习惯地将它们昵称为“牛津”和“剑桥”。
虽然数量众多的英国外相,诸如希思、撒切尔、布莱尔等,都曾在牛津就读,还有许多政界名人,如巴基斯坦的贝.布托、美国的前任总统克林顿、香港回归祖国之前的第一任总督彭定康,也都出自牛津。剑桥的毕业生中,则出现了七十多位诺贝尔金奖得主。——科学的牛津、人文的剑桥——很多人心目中固定的评价。
从13世纪起,牛津和剑桥就都一直勇于承认自己与对方在各个方面的通性其实大于差异,因而两者在学术研究和教育上的互不服气也可算长此以往了。
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两个分别挤身于这两大名校的好友妄自菲薄,突发奇想,既然我们两校在学术研究和教育上互不服输,不如举行一次划船友谊赛较量一番。于是,1829年3月12日,剑桥向牛津下了战书:“剑桥大学向牛津大学挑战:在泰晤士河上举行一次八人赛艇友谊比赛,时间定于复活节期间”。牛津颀然应战。同年4月,两所著名学府之间的划船锦标赛按预定计划在泰晤士河上进行。牛津在首次比赛中取胜。两校间由失败者再挑战、不断进行的划船比赛大戏,也从此拉开了序幕。
几百年来,牛津、剑桥激烈地竞争着。竞争未必带来一种此消彼涨的结局,而是往往可以开创一种win—win(双赢)的局面。其实,牛津与剑桥在学术交流、人才流动等方面配合得十分默契,相互携手保持着顶尖的高等教育水准和在世界大学中的杰出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