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技术面试题:点对点协议和端到端工作在哪层?工作机制是什么?

匿名网友 匿名网友 发布于: 2015-08-30 00:00:00
阅读 550 收藏 0 点赞 0 评论 0

点对点协议(Point to Point Protocol)的缩写为PPP,是TCP/IP网络协议包的一个成员。PPP是TCP/IP的扩展,它增加了两个额外的功能组:
(1)它可以通过串行接口传输TCP/IP包;
(2)它可以安全登录。

数据传输的可靠性是通过数据链路层和网络层的点对点和传输层的端对端保证的。点对点是基于MAC地址或者IP地址,是指一个设备发数据给另外一个设备,这些设备是指直连设备包括网卡,路由器,交换机。端对端是网络连接,应用程序之间的远程通信。端对端不需要知道底层是如何传输的,是一条逻辑链路。

端到端与点到点是针对网络中传输的两端设备间的关系而言的。端到端传输指的是在数据传输前,经过各种各样的交换设备,在两端设备问建立一条链路,就像它们是直接相连的一样,链路建立后,发送端就可以发送数据,直至数据发送完毕,接收端确认接收成功。点到点系统指的是发送端把数据传给与它直接相连的设备,这台设备在合适的时候又把数据传给与之直接相连的下一台设备,通过一台一台直接相连的设备,把数据传到接收端。 端到端传输的优点是链路建立后,发送端知道接收设备一定能收到,而且经过中间交换设备时不需要进行存储转发,因此传输延迟小。端到端传输的缺点是直到接收端收到数据为止,发送端的设备一直要参与传输。如果整个传输的延迟很长,那么对发送端的设备造成很大的浪费。端到端传输的另.一个缺点是如果接收设备关机或故障,那么端到端传输不可能实现。 点到点传输的优点是发送端设备送出数据后,它的任务已经完成,不需要参与整个传输过程,这样不会浪费发送端设备的资源。另外,即使接收端设备关机或故障,点到点传输也可以采用存储转发技术进行缓冲。点到点传输的缺点是发送端发出数据后,不知道接收端能否收到或何时能收到数据。 在一个网络系统的不同分层中,可能用到端到端传输,也可能用到点到点传输。如Internet网,IP及以下各层采用点到点传输,IP层以上采用端到端传输。
端对端,点对点,只是称为问题,本质区别很小
端对端,主要服务于Application Layer,是说两台主机(终端),跨过网络直接连接
点对点,是说两台主机(终端)在局域网中传输。
28. DBMS支持那几种数据模型

常用的是层次模型,网状模型和关系模型(最重要)。新兴的是面向对象数据模型和对象关系数据模型。
层次模型: 层次模型是指用树行结构表示实体及其之间的联系,树中每一个节点代表一个记录类型,树状结构表示实体型之间的联系。

在一个层次模型中的限制条件是:有且仅有一个节点,无父节点,此节点为树的根;其他节点有且仅有一个父节点。
网状模型的数据结构主要有以下两个特征:
(1)允许一个以上的节点无双亲。
(2)一个节点可以有多于一个的双亲。

网状模型:用有向图结构表示实体类型及实体间联系的数据结构模型称为网状模型

关系实际上就是关系模式在某一时刻的状态或内容。也就是说,关系模式是型,关系是它的值。关系模式是静态的、稳定的,而关系是动态的、随时间不断变化的,因为关系操作在不断地更新着数据库中的数据。但在实际当中,常常把关系模式和关系统称为关系

现实世界的实体以及实体间的各种联系均用关系来表示,从用户角度看,关系模型中数据的逻辑结构是一张二维表。

评论列表
文章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