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软件测试分为黑盒和白盒,分别适合什么情况??
软件测试方法一般分为两种:白盒测试与黑盒测试。白盒测试又称为结构测试、逻辑驱动测试或基于程序本身的测试,它着重于程序的内部结构及算法,通常不关心功能与性能指标;黑盒测试又被称为功能测试、数据驱动测试或基于规格说明的测试,它实际上是站在最终用户的立场,检验输入输出信息及系统性能指标是否符合规格说明书中有关功能需求及性能需求的规定。
2、一套完整的测试应该由哪些阶段组成?
可行性分析、需求分析、概要设计、详细设计、编码、单元测试、集成测试、系统测试、验收测试
3、软件测试的类型有那些?
按测试策略分类:1、静态与动态测试2、黑盒与白盒测试 3、手工和自动测试 4、冒烟测试 5、回归测试;
按测试阶段分类:单元测试、集成测试、系统测试;
其他常见测试方法:1、功能测试 2、性能测试 3、压力测试 4、负载测试 5、易用性测试 6、安装测试 7、界面测试 8、配置测试 9、文档测试 10、兼容性测试 11、安全性测试 12、恢复测试
4、测试用例通常包括那些内容?
不同结构的用例包括的不一样。(版本、编号、项目、设计人员、设计日期、输入、预期输出……)
软件测试用例的基本要素包括测试用例编号、测试标题、重要级别、测试输入、操作步骤、预期结果。
用例编号: 测试用例的编号有一定的规则,比如系统测试用例的编号这样定义规则: PROJECT1-ST-001 ,命名规则是项目名称+测试阶段类型(系统测试阶段)+编号。定义测试用例编号,便于查找测试用例,便于测试用例的跟踪。
测试标题: 对测试用例的描述,测试用例标题应该清楚表达测试用例的用途。比如 “ 测试用户登录时输入错误密码时,软件的响应情况 ” 。
重要级别: 定义测试用例的优先级别,可以笼统的分为 “ 高 ” 和 “ 低 ” 两个级别。一般来说,如果软件需求的优先级为 “ 高 ” ,那么针对该需求的测试用例优先级也为 “ 高 ” ;反之亦然,一般而言,是5级划分。
测试输入: 提供测试执行中的各种输入条件。根据需求中的输入条件,确定测试用例的输入。测试用例的输入对软件需求当中的输入有很大的依赖性,如果软件需求中没有很好的定义需求的输入,那么测试用例设计中会遇到很大的障碍。
操作步骤: 提供测试执行过程的步骤。对于复杂的测试用例,测试用例的输入需要分为几个步骤完成,这部分内容在操作步骤中详细列出。
预期结果: 提供测试执行的预期结果,预期结果应该根据软件需求中的输出得出。如果在实际测试过程中,得到的实际测试结果与预期结果不符,那么测试不通过;反之则测试通过。
5、描述使用bugzilla缺陷管理工具对软件缺陷(BUG)跟踪的管理的流程
1、测试人员或开发人员发现bug后,判断属于哪个模块的问题,填写bug报告后,系统会自动通过Email通知项目组长或直接通知开发者,另外还有一种状态UNCONFIRMED—–没有人确认这个bug需要被解决。有正确权限的用户可以确认这个bug,把它的状态改成”NEW”。bug经常直接被解决并被标志成”RESOVLED”,但是通常的情况是bug需要先被指定这个bug的属主开发人员确认。
2、项目组长根据具体情况,重新reassigned分配给bug所属的开发者。
3、开发者收到Email信息后,判断是否为自己的修改范围.
1) 若不是,重新reassigned分配给项目组长或应该分配的开发者。
2) 若是,进行处理,resolved并给出解决方法。(可创建补丁附件及补充说明)
4、测试人员查询开发者已修改的bug,进行重新测试。(可创建test case附件)
1) 经验证无误后,修改状态为VERIFIED。待整个产品发布后,修改为CLOSED。
2) 还有问题,REOPENED,状态重新变为“New”,并发邮件通知。
5、如果这个BUG一周内一直没被处理过。Bugzilla就会一直用email骚扰它的属主,直到采取行动。管理员可以设定最迟采取行动的期限,比如说3天,系统默认为7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