倘若你想做更大的事情,动作大规模的动作,在外企里学习,锻炼的空间反而会更大。
记:大学刚毕业时,想到过去外企吗?当时是一种什么心态?
马:当时从来没想过去外企,想的都有是国内的企业,崇拜的也是国内的企业,对外企的印象不深。受90年代初的商业浮躁心态影响,总想什么时候自已也开个公司吧!
记:大学毕业后,你进入国内最有名的四通公司,为何只工作了一年就去了IBM公司?
马:进入四通后,我发现我的前后左右全是高手,他们编程序一天1000多行一个错没有,我呢,一天编几行,能出“一千个”错,所以畏惧了一下,感觉自己并不太适合“四通”,但我比他们活跃得多,他们更善于集中在一种东西上,我需要更开阔的氛围,学习更多的东西。从那时起才知道时间才知道一些国外的品牌,当时对IBM的印象是很遥远的,很伟大的,感觉很崇拜。
记:那你是怎样进入IBM的?IBM看中了你什么?
马:当时我前后寄过三次简历,半年多没信。IBM习惯简历来了先搁在那儿,过半年你仍寄,说明你在追求IBM,IBM可能就是看中了我的“热爱”,我对这个行业的热爱,当时我有一种追星的感觉。
记:你进IBM后感觉多长时间才与IBM协调起来?
马:其实一直不太协调,我总发现我要适应更新的东西,而且还有更新的东西等着我去适应,去学习。一个人适应一个企业是不容易的,尤其是大企业。这是很残酷的。但人必须适应企业,而不是企业适应人。
记:你是否每天都有危机感存在,比如被炒掉?
马:我每天都担心被炒掉(笑)。被单位“炒鱿鱼”有两种情况,一是因为犯了原则性的错误,二就是业绩方面,当你周围的人都很努力,危机感就存在了。这种危机感迫使IBM的每一个人都跑得很快,跑慢了就要输掉,就没有别人好。现代社会的危机感不是说你输的一塌糊涂,你没有跑得快就是失败。
记:国内企业易产生员工拍领导马屁现象,外企呢?
马:我感觉不是很多。对IBM来讲有新的举针式管理模式,衡量一个员工是360度的,而不是针对某一方面,很多人都来评价你,你如果要拍马屁就必须拍所有的人。公司其实是就事论事的,不能给人下一个标签。不能根据某一点去判断他全面的东西。这还跟一个公司的文化有关系,IBM没有阿谀奉承的风气。
和老板保持良好的关系是企业每个员工的愿望,但把工作做好是每一个员工最主要的处世原则。IBM寻求公司员工多样化,能容纳不同意见,一个经理易犯的错误就是招的人都和他一样,对他脾气,这是IBM最忌讳的,但并不是说招与他作对的人。而是找思维方法与他不一样的人,只要条条道路通罗马就行。IBM 衡量员工不是根据喜恶,而是根据工作本身,要求客观而不是主观,这么一个环境自然不会产生员工每天琢磨着投领导所好、溜须拍马,而是只关心自己的业绩有无发展。
记:IBM员工对上级有恐惧感吗?对下级有优越感吗?
马:没有。在IBM权力压迫感是很淡化的,这也是国际化大企业吸引人的魅力所在,真正的恐惧感是来自业绩上的压力。同样我的下级对我也没恐惧感。我非常希望下级比我的想法多而且好,我这个团队才能发挥更大作用,最怕部下能力没长进,老需要你盯着。当经理不是表现你比别人厉害,而是通过管理让你的团队发挥更大作用。让你的部下想到做到比你好,甚至于顶替你。这样你才有机会被提升去做更大的发展,这跟文化的包容性有关系,跟企业规模有关系,这也就是国际企业之所以成为国际企业的魅力。
记:国际企业与国内企业相比,谁给员工的压力更大?
马:我觉得外企员工压力更大。你可比较一下,同样都是卖消费类科技产品,我们的竞争对手(国内企业)有多少?IBM在全国的销售人员只有12人,我们每天走起道来都像跑一样,我觉得我们的压力比国内企业员工的压力要大得多。
记:IBM怎样对待个人的想法与思想?
马:个人的主意、信仰、思想是属于自己的,公司没有权力,也没有义务去改变你的想法。但回到商业运作上来讲公司要求员工在商业意识上要跟公司的商业目标一致。在商言商,就必须朝一个目标发展,这是原则性问题。
记:我国员工常把家事、私事带进单位,外企是怎样?
马:我们是一分为二的,家事是家事,公事是公事,最好别把家事的情绪带进公司,公司相信职员是能管理好自己的生活的。只要别违法,公司一般不会过度干涉职员的私人生活。
记:国企员工和外企员工素质相比哪个更高?
马:如果是泛泛而讲,外企平均素质可能高于国企。但不能一概而论,许多国企员工素质是很优秀的,并不是说一进入外企,员工的素质就提高了。外企的员工接触的环境和机会比较多,眼界比国企开阔些,这是国企员工需要学习的地方。
记:有没有自己开公司的打算?
马:不排除这个可能。这要看机会,我希望我更成熟以后来判断自己适合做什么行业。其实年轻时挺幼稚,那时觉得自己开公司是最棒的,但实际上倘若你想做更大的事情,运作大规模的动作,在企业里学习、锻炼的空间反而会更大。倘若你只想自己说了算,按自己的意识办事,那你最好去自己做企业,这往往也是一个小企业失败的原因。
记:你是怎样调解工作和生活的?
马:这是我的一个弱点,工作和生活常常调解不开、互相掺和,这可能和阅历有关,据说40岁以后人才会自如地对待生活与工作,游刃有余,不为其累,这也是一个心态调整的问题。
记:对特感情、婚姻和家庭的态度往往直接关系到一个人工作的业绩状况,你是怎样对待的?
马:我的婚姻简单,由于工作忙,在办公室里解决掉了,IBM像我们这样的很多。家庭和睦,这要得益于我做经理人的经验,首先凡事要互相商量,能容纳不同意见。我刚结婚时就像我刚做经理人一样,不希望听到不同的意见和想法,后来团队精神告诉我,这是不正确的做法。第二要互相容忍,家务事上很难说清谁对谁错,不要像年轻时总较真,证明你是对的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家里开心就行,只要不是原则性错误就不要深究。宽容、允许多样化是我对家庭和睦的理解,IBM 就是秉着这么一种精神发展起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