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讯产品培训生 面试经历(2014年9月)

匿名网友 匿名网友 发布于: 2016-02-25 00:00:00
阅读 223 收藏 0 点赞 0 评论 0

我来自大连的一所理工类985+211院校,专业是国际贸易,本科生。本来是想去快消行业,但是后来受到一位现在在数字公司工作的学长影响,开始喜欢上了做产品,他也给予了我很多帮助和指导。

腾讯产品培训生去年海内海外总共签了23个人,2015年有所扩大,据说是35个。

网申:我的简历其实和产品关系不大,专业也不对口,之前在戴尔、新浪、联合利华实习过,也就在新浪的实习是和互联网有关。其实我觉得我是个很幸运的人,曾经实习过的三个公司带我的经理都是很nice的人,都给了我很多帮助。之前听埃森哲负责筛选简历的同学说过,简历这一块主要是看你的社会工作、奖学金获得、大型比赛经历、实习经历、社会实践经历等,可能我在这几方面也有点可以拿出来说的东西,所以网申阶段基本都能过。建议学弟学妹可以按照这几方面准备自己的简历,丰富自己的经历。

笔试:现在企业招聘很多都是在线测试,在线测试基本是行测题目+开放性题目,像腾讯还会有性格测试。行测题目就去做一些公务员考试用的行测书就行,一般都可以达标,而开发性题目主要就看你平常的积累和思考。我最后想说,性格测试这块很重要!因为我在专业初试的时候发现面试官一直在看我的性格测试报告,简历基本没怎么看。投递一个公司前一定要了解这个公司的企业文化。

集体面试:我们九个人第一批进行集体面试(本来是10个人,有一个没来)。进去面试的会议室之后发现有两个面试官,一个是HR哥哥,另一个是从深圳来的专业初试的面试官哥哥。HR哥哥让我们每个人简短的做个30秒的自我介绍就开始看案例准备讨论了。

我们的案例是打车软件的发展问题,总共四个问题:1、打车软件可以开展什么新的服务?2、打车软件如何挽留补贴时代留存下来的用户?3、如何消除交通隐患?4、打车软件未来如何盈利?其实我个人觉得这个案例是比较老的,四月份出这个案例还比较合适。因为在面试之前对各种互联网热点都有所研究,其中就包括最近闹得沸沸扬扬的租车市场的规范整改等问题,顺带着也对比了下租车和打车的发展模式异同,所以看到这个案例的第一时间我内心是有底气的。所以,平常的积累和准备是非常重要的。

在集体面试中,一般有leader、reporter、timer和提供idea的人,而leader往往会兼任timer,我觉得集体面试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根据不同的案例和不同的队友找准自己的定位。在这次的案例讨论中,我充当的是提供了部分Idea的角色,有一位来自北大的很优秀的研究生哥哥作了我们leader,队友都很Nice,也没有人去抢这个。在讨论过程中,我主要讲出了一些我对于打车软件发展的一些看法和思路,应该是这些idea打动了面试官让他选择了我。具体的idea我就不细说了,但一定要表达出来自己的逻辑性!比如从打车软件的用户来讲,要分为两个层面,乘客和司机,他们分别的需求是什么?怎么去解决?比如司机通过打车软件接单之后不方便找到乘客,很多司机就会放弃使用软件接单,那么我们能不能利用GPS定位在软件里显示出乘客的实时经纬度(或者是打车软件自己的一种定位方式)以方便司机及时找到。而对于挽留积累的用户,除了完善功能,改善体验,还要考虑到运营推广。对于盈利模式可以考虑到跨界整合,不一定要从产品本身盈利,而这也是腾讯所擅长的。最后我们的Leader做了总结陈述,但可惜他没有通过群面。我觉得主要原因是他总结的不是很有条理,没有表达出逻辑,他不是一个很适合总结陈述的人。在集体面试中,有面经写过,不说话一定死,说太多也一定死。这话有点偏激,但其实做总结的人是有更多的机会来表现自己,但如果你表现出来的是你不好的一面岂不是得不偿失了?所以集体面试中一定要根据现场环境决定自己的定位,而面试官非常看重一个人的发展潜力和思维的条理性。

专业初试:我是第二个去参加专业初试,在我之前有一个在百度实习的大神,本来是30分钟的面试时间他和面试官一直聊了一个小时,当时就觉得在大神后面面试真是亚历山大。等待面试的时候我还是非常紧张的,可是当我进去会议室看到了面试官的时候,心情瞬间平复了下来.

首先是先进行了自我介绍,随后把我之前做的一个产品文档给了面试官(后来我一度认为因为这个文档我要跪在这一面了),面试官没有看这个文档,而是直接让我简单的说一下,我就介绍了下。然后,噩梦就开始了。面试官开始抓住我这个产品文档的细节不停的追问,从产品架构、需求分析到交互、UI设计、运营推广等不停的追问细节,还给了我笔和纸让我画逻辑流程图。其实那个文档只是写了一些我对于娱乐和微信结合的一点想法,并不是专业的产品开发文档,我之前也并没有想过那么具体,只是考虑了框架,面试官问我的这些东西直接把我打懵了,但是我不能不说话啊,于是就开始现场发挥根据之前的构想开始临场发挥,总之当时是被逼问的狼狈不堪。后来面试官又问该如何运营推广这个APP,可我本意是作为微信的附加功能而非做成一个独立的APP的,所以并没有深入思考这个问题,我就说了打榜、置换等一些常见推广措施,面试官又问该怎么打榜,我又说了一些,最后被面试官逼得都说了花钱买流量。聊了半天之后,面试官说了句:”你这原来不是要做一个独立的APP啊。“我当时的心情真是无语了。然后面试官终于不再问我这个APP的事情了,开始问我简历方面的东西还有一些互联网方面的东西,这几个问题我当时回答的还算不错,但是当时觉得因为前面那个文档的问题我都以为自己不可能通过了。然后面试官问了一个把梳子卖给和尚的开放性问题,其实这个问题很老了,但是回答的时候一定要结合职业特色来说,我就是从跨界整合的角度来阐述这个问题的,面试官应该对我的回答还算满意。最后一个问题是:你觉得为什么人有两个鼻孔。当面试官问出来之后我瞬间笑了,面试官也笑了,然后我开始尝试去解释这个问题,(但我其实根本不知道为什么人会有两个鼻孔,话说,哪家正常人没事思考我为什么有两个鼻孔而不是一个呢?)首先我说因为对称才美,面试官又笑了,就问我还有别的原因吗?我觉得对称这个解释实在说不过去啊,我就开始从远古人类进化史和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基因观点进行阐述。(虽然我自己也觉得自己很扯。。。)面试期间,面试官一直在翻看我的性格测试报告,最后在我扯生物进化论的时候他又拿出来电脑发信息。(后来才知道他是在系统内标注我通过了专业初试)然后他就问我有没有问题,我就问了个关于微信盈利的问题,然后他就让我去找HR面试。补充两个个面试官问过的问题:创业的话你会做什么?如果你是手Q的产品经理你怎么办?

最后总结一下我在专业初试里的一点体会,第一:一定不要自己挖坑把自己给埋了,就是说你所要跟面试官交流的问题,自己一定要搞清楚摸透,这样才能去回答面试官的提问。第二:有些问题可能没有答案,但是面试官是想看你的思路和逻辑,所以不要慌,一定要尝试给出你的答案和理由。

HR面试:随后我就去参加了HR面试(后来才知道很多人都被刷在了专业初试这个环节),HR就是前一天集体面试的那个HR,非常和蔼。HR主要问了简历上的一些情况,比如我曾经在联合利华实习,这对于你投腾讯有什么帮助吗?还有就是你都有哪些兴趣爱好,个人未来职业规划是怎样的?没有很刁钻的问题,大多很正常。

但是,一定要记得一点,HR大多很和善,但是不要忘记他们仍是我们的面试官!当时我一时激动就说了自己不是相关专业,对于技术不是很擅长,HR脸色立马就变了,就说其实做产品懂技术是很重要的。然后我心瞬间凉了,然后赶紧开始补救,说自己也学习过一些技术,比如Java、PHP等,虽然不是很好,但和技术人员正常交流还是可以的。后来据说HR还是刷掉了部分人的.

GM/EVP面试:当天面试官从上午九点一直面试到下午六点,我见到他的时候就觉得他已经很累了,我刚进去的时候他都没怎么说话,一直在电脑上发信息,我给了他份简历,他也不说话,我想不能冷场啊,我就说面试官那我先自我介绍一下?他说不用,我看你是国际贸易专业的,你就说说你是怎么喜欢互联网的吧。然后他就不说话了,我就自己一个人一直在那里说啊说啊说,面试官基本是看着电脑,很少说话,场面非常尴尬,因为感觉我是在对着空气说话。我想尴尬也要继续啊,我都走到最终面试了,我那么喜欢腾讯,我跑这么远来到北京,可不是为了打个酱油就回去的。然后我就开始把我平常所思考的一些有关于腾讯的热点问题,比如微信智能硬件、H5小游戏发展之路、微信和QQ如何差异化发展、微信怎么做电商等,我就把平常自己的所思所想都表达了出来,后来发现面试官可能是逐渐休息过来了,开始问我了个别问题,都是针对我思路中的一些点,是非常细节和具体的问题,我也都做了我的解释。后来面试官让我估算京东一天销售的产品数量,其实这个就是我自己挖的坑把自己埋了,因为在微信做电商里面我提到了京东,然后面试官就让我算,也没有数据。幸好我记得京东财报的销售额数据,然后根据京东主营3C的产品平均价大概估算了一下。然后面试官开始质疑我的实习,说怎么觉得你的实习都是体力活啊。我听到的时候瞬间感觉被鄙视了,然后就开始默默的阐述我对于我实习的看法,说我非常感谢我在实习里所收获的知识。大约半个小时的面试之后,面试官说他有事,面试就结束了吧。然后面试真就结束了.

我觉得可能是我自己的一些思考,打动了面试官,让他最终选择了留下我。在这轮面试中,我也总结了两点经验,第一:永远不要放弃!或许下一秒的努力就会打动面试官。第二:平常自己的思考和积累非常重要,而且自己所阐述的每一点都能掰开了揉碎了详细阐释。

OFFER:随后就是漫长的等待。

满意的地方:

面试很正常,面试官也很职业。

不满意的地方:

面试过程漫长,等待结果也是漫长的。

评论列表
文章目录